【骨灰级】全面养水~特转发过来献给各位
2013-05-21 08:25:08
74
一 新缸的初级平衡 养鱼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种成分和谐共处,良性循环,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养好了。 在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么,有H2O,氧、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原生虫类、苔藻、草、矿物质、有机质,还有二氧化碳、氨、亚硝酸盐、硝酸、致病菌等等有潜在危害的物质,还有光线这一重要元素。我们所说的养好水,就是把有害的东西减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东西维持在良性水平。 在这一个小环境中,金鱼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势群体,它是被呵护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 第一阶段:从三新缸开始 新缸、新水、新鱼是小环境的初始阶段,从三新缸到成熟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个环节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动态良性循环。 除氨 在三新阶段,这个小环境很纯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鱼。但只要有鱼,麻烦随之而来,鱼的代谢消耗了氧,产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机制,而小环境中的硝化环境并没有建立成,对氨的分解还在没什么效果,当氨和二氧化碳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鱼造成危害。所以这个阶段是养鱼过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当务之急,怎么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污、兑水。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建立硝化系统。硝化细菌可以自然产生,也可以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 建立硝化系统 养鱼养了十来天后,用手摸缸壁,会觉得缸壁有些滑,这是一层菌膜,留着它不要清除。在纯缸,没有过滤,缸中没有任何其它物体的情况下,硝化环境只限于内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细菌附着的表面积。“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们常用的过滤器,其实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积,让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净化循环。我们常用瓷环、珊瑚砂等作滤材,是因为它们上面布满小孔,这就使得它们的表面积,比同样大小的实心体的表面积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细菌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当,水温不能剧烈变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标,否则硝化系统就会罢工。 随着硝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比氨好点,但毒性仍然很大,还要继续被分解为硝酸(盐)。硝酸(盐)的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统能在1~3小时内把水中增加的氨转化为硝酸(盐),那么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生态平衡。 一个合格的水的指标,总氨<1毫克/升,名贵些的鱼则<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5毫克/升,硝酸盐<10毫克/升。如果检测过高,则要通过兑水的办法,把氨和亚硝酸盐指标降下来。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是: 1.水清并不代表水好; 2.鱼不浮头并不代表水好; 3.有过滤和充氧时,也不能认为万事大吉; 4.养水、控制水在前。平时注意观察。鱼的状态虽然是水好坏的重要表现,但有时观察到状态不佳再做处理,则为时已晚。 5.此时,在缸中加放水草等植物,除可吸收一部分氨、硝酸盐外,还可起到硝化细菌的增面作用,水榕、铁皇冠、水葫芦等较为理想,睡莲等暂不宜投放。 二 亚硝酸盐的危害 氨对鱼来说是有极大危害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致鱼死亡。新缸、新鱼、新水在一段时间后出现死鱼现象多是因此原因。 我们常说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氨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鱼仍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阶段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亚硝酸盐转化为毒性更低的硝酸,其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 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氨与亚硝酸盐的积累过量,会给鱼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直至致命。 有的时候,好好的鱼集体拒食,这很有可能就是氨与亚硝酸盐的浓度超标有关。另外,亚硝酸盐浓度过高,会给鱼带来种种不健康的表现,比如: 鱼表现不安; 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淡蓝色的白膜; 鱼游动软弱,只在水表面无力游动; 鱼体局部充血。 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再发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 亚硝酸盐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硝化系统不完善,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转化为硝酸; 2.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饲料腐败会使亚硝酸盐急剧增高; 3.有机物的腐败; 4.气温骤降也可引起亚硝酸盐的增高。 解决办法: 在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亚硝酸盐浓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吸污、兑水; 经常清除过滤槽中的固态截留物;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简易测试盒(市场有售,不贵且使用简单)检测缸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统的完善。 亚硝酸盐增高的紧急处理办法: 在水中投放亚甲蓝,浓度为1-2毫克/升。 三 最终的平衡 鱼缸环境在达到第一阶段的平衡后,死水变成了活水,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因为这只解决了“氨”的问题,而解决氨的问题是以硝酸(盐)的积累为代价的。 硝酸(盐)的毒性虽然远没有氨大,但积累过多同样会带来危害。那么,制程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把多余的硝酸除掉,使水中硝酸含量不再上升,是养好水的第二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可以在不换水、不兑水的情况下往复使用,这个平衡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平衡。 把硝酸排除掉,我们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脱氮菌的作用。这些菌是兼气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过滤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带”,以供这些细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处处氧气充足。 脱氮或反硝化作用明显的缸,叫“生态缸”。 生态缸环境受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鱼的密度、过滤和硝化能力、缸的体积等。 生态缸是一个最想的状态,在理论上,这种状态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其它的情况,毕竟缸只是一个很小的水体,各个方面的回旋余地都不大,与那些室外的鱼池无法相比,更不用说江河湖泊了。 所以生态缸也要经常得到我们的维护。 四 水质的变化 即使鱼缸环境达到了生态缸的标准,也不能说是万事大吉,从此高枕无忧了,我们仍要仔细地呵护。这是因为鱼缸是我们人为营造的一个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不是封闭的,不是与世隔绝的,这个小环境与它外面的环境条件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外部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的介入,常常会使鱼缸小环境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剧烈的变化会带来灾难。 鱼缸小环境经常会受到哪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呢?主要有:鱼、饵、阳光、气温、藻类等植物、各种添加物。 鱼 多大的缸能养多少鱼是有个极限的,有时看着好好的一缸鱼、水,我们常觉得没有问题了,这个缸还“有潜力可挖”,于是往里添新鱼,新鱼的加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排泄与消耗,增大硝化系统的负担。当这个负担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一个极其偶然的微小因素(或许就是因为今天多喂了点),就会导致全缸系统的崩溃。 在没有做好消毒暂养的情况下,带病的新鱼更会导致原来的一缸好鱼、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饵 人工饲料和活饵都是一种选择,但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说,人工饲料 从入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发生质变,如果投饵过多,在短时间内吃不完,又不及时清理,那么腐败变质在所难免,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高营养的饲料变质极快,水中的氨会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是很容易带来灭顶之灾的危险。 活饵要好得多,不会在水中发生变质。但最怕的是死去的虫饵,极易变质。比如冻血虫等,如果吃不完或吃不到,那么它们在水中就不再是饵,而是一只只死去的、正在腐败的动物。所以投喂这类冻饵,量也不要大,而且远离水泵或干脆把水泵关掉,以免吸入水槽,烂在那里面。 活饵也好,饲料也罢,都不能投喂过多,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因为鱼吃的多,拉的以多。 阳光 阳光是个好东西,没有它不行,但太多了也不行。过多的阳光带来的麻烦有两个,一是在长时间直射下导致水温迅速升高;二是使水中滋生过多的苔、藻类。苔藻类有好处,但多了也是祸害。 气温 气温过高会使水温升高。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气温突变,气温突变(特别是骤降)会造成硝化系统工作不正常,而乍冷乍热的反复无常让鱼缸小环境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春、秋之季要特别小心的原因之一。 对家庭养鱼来说,养在室内的缸,其受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北方未供暖时的寒潮、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季还是会挺让人难受的。 苔藻 缸中有适当的苔、藻等植物是好的,会让鱼得到更全面的营养和保护。但凡事有度,过度的苔藻同样会成为金鱼杀手。比如: 单胞藻类是绿水的主要组成,它可以在白天提供氧,但如果繁殖过快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死亡的藻体在水中腐败,分解出亚硝酸盐和羟胺,这两种东西除了可以杀鱼,也同样可以杀藻,可使一缸绿水短时间内变得清澈透明。但有经验的养鱼者都知道,这种突然变清的水,是一个很大的凶兆,必须及时除去或兑水。 青苔也一样,苔不是永生的,也会死亡,死苔同样造成祸患。老苔容易出问题,而老苔厚密的地方,同样也是原生虫大量滋生的好场所。所以定时除苔是很有必要的。 添加物 测到水酸了,我们会想到加些小苏打,测到水过硬了我们会加软水剂,等等,但这一切都要有个步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猛然间做到忽高忽低。这对鱼的影响在其次,主要是硝化系统能不能马上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 这种飞来的、莫明其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擦窗户时溅入的洗涤剂,鸟笼中飞出的鸟粪,或者误入水缸淹死的蛾子等等。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兑水换水 发现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检测观察 防止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积累经验 五 水质的判断 有时候,一个帖子发上来,有经验的老手一看照片就会作个鉴定:新缸新水,或者说:水太生。 怎么看出来的?什么是生水、熟水? 都是水,有什么不一样么? 确实不一样,养过一段鱼之后,生水、熟水用肉眼就能很容易地区分出来。 熟水,即使是在完全透明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它有一种发亮的油质感,似乎能感觉到它有一种粘稠感。何况熟水还经常带一点淡黄颜色,这种带淡淡黄的、晶莹发亮的水从视觉上很有些像橄榄油或优质色拉油。 生水则不一样,从玻璃缸的侧视看生水,虽然也很透明,但不发亮,微微有一种蒙蒙的白雾感觉,没有油质感,能让人体会到生涩。 生水在养过一段鱼后,同时在硝化作用下就会变为熟水。如果养水方法得当,就会养出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来。 这油质感,来自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作用。 养鱼要用熟水——我们经常称为老水。 熟水发展下去,由于有机物和微生物过多,会由老水发展为肥水、“过老水”,再由“过老水”成为废水——有机物和微生物积累过多时,其发展会被自己抑制和破坏,“过老水”就已经不适宜养鱼了,这种水本身也看不出任何活力。 水过老,或者说水太肥怎么来看?很简单,当水面因过滤出水口的冲击而形成密密的白色泡沫时,经久不灭。这就表明水中的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过高,需要兑水换水。 还有一个检测方法,就是用一杯水,从半空向缸水中倾倒,在水面砸出水泡,如果泡沫三、五分钟后仍不破,那么就是水过肥的典型表现。 养鱼密度过大、不及时吸污、兑水、都会导致水迅速老化变肥。过肥的水的坏处是: 一是很容易引起水质迅速变坏 二是滋生大量原生虫类,比如斜管虫、车轮虫、指环虫、钟形虫等等,在这些小妖怪肆虐之下,鱼就不得不下药治疗了。 三是会使鱼的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鱼易患病,有一些鱼类疾病,比如说造血器官坏死症等等,都与水质过老有关。 老水养鱼是好的,但不能过老,养鱼要用有活力的老水。除了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外,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兑水。 六 绿水的管理 有人急着把清水变绿,有人急着把绿水变清; 有人希望水该清时清,该绿时绿;有人养几缸清水,再养几缸绿水。 绿水之所以绿,是因为水中有单胞藻类。单胞藻少些是淡绿水,多些是浓绿水,过浓了是老绿水,从绿变清是返清水。 其中以浅绿水养鱼最好。 绿水和清水各自有利有弊,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各有各的用途。 以家庭养鱼来说,清水更有利于观赏。但为什么还要绿水呢?因为绿水有几个优势: 一是提供营养,单胞藻类可以提供给鱼均衡的营养,一些在鱼粮(人工饲料)中含量不足的营养物质,比如平衡蛋白、维生素等,单胞藻可以供给——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用仅绿水养鱼,鱼仍能活自在的原因。 二是绿水对鱼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对鱼的一些小病小灾,有经验的人会把鱼置于绿水中进行调养。 三是绿水对鱼有增色作用。 但绿水对鱼也有不利的几点,比如易患气泡病等,这在夏季高温阳光强烈时要特别注意。 使用绿水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胞藻类植物虽然在白天可以制氧,但晚上同样是要耗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的。所以夜间,特别是气压低的夜间最好使用增氧泵。 绿水同样需要严密的控制,不能过浓,过浓的绿水,因氧气、养份有限,很容易引起死藻,死藻会迅速分解出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羟胺等有害物质,这对鱼是致命的,对其它的藻同样也是致命的,会加速其它藻的死亡。 绿水一夜返清,就是这个道理,突然返清是个危险信号,返清水必须兑掉或换掉。 这些内容已经说过不只一次,所以只简单说说。主要说下面的: 如何养出绿水 养绿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水怎么也养不绿? 养绿水最快的方法是在缸中移入绿水种。简单、快速、有效。 如果没有绿水种,自己硬养好养么?也不难,养绿水需要几个元素——阳、氧、养。 阳就是阳光,这个阳光不是越强越好,在实际当中,在北屋窗台也可以养出绿水,可见只要有适当照度的光是可以的。 氧就是氧气,氧气要充足些。 养就是营养,也就是水中的氨氮物质,是单胞藻生长必须的营养。 有鱼的缸里容易出绿水,没有鱼,捞点鱼便放进一个广口小水缸中在太阳下晒晒也能养出绿水来。 有的时候,在强烈阳光下,绿水没晒出来,反到在缸壁上晒出些青苔来,先有青苔的缸中不生绿水了,为什么? 藻、苔、草在水中是要竞争的,争夺养份以利自己生长,这就要看哪个处于强势地位了。哪个被抑制住了,其它的才有旺盛生长的机会。如果苔好水不绿的话,就要考虑把青苔清除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强烈阳光下长的苔往往是蓝藻,鱼啃不动,也没什么营养,擦了也不可惜。擦了苔,可以促进绿水的生长。 苔、藻、草也可以共同生长,前提是缸水鱼能提供足够的养分。 有过滤的情况下,滤棉上要有一定的污物,但不能被污物腻住,要不绿水很可能会被截留。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的,难的是控制绿水。把绿水控制在嫩绿的程度。 浅绿水在缸中经常是一个短暂的时期,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艳绿水再变成浓绿水,有严重的都能浓得发蓝青色,水边漾着白沫沫,这种水最好就别用了,看着都吓人。 过去在不用过滤,完全依靠人工的条件下,维持浅绿水的方法就是兑水,方法简单但按照规律办事,很科学。清水入缸后,三四天的光景变成浅色,然后迅速变浓成为浓绿,水的颜色就告诉养鱼人该换水了,因为这是一个讯号——水已经变老。换水就是把缸中的只弄出一部分来再兑进新水,保留一部分老水(根据不同情况,有时也选择全部换掉)。在新水兑入后,水又恢得浅绿色(因为冲淡了),因为新水的加入,缸水又焕发了活力,对鱼也是一种适当的刺激——促生长。 这个过程一般在七~十天左右,让缸中总是保持有活力的浅绿水,同时完成了水的新老替换。清——浅绿——浓绿——换水——浅绿——浓绿......,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个人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即使是在有过滤设备的今天,对绿水,包括对清水也应做这样的处理,只是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兑水量适当减少。 很多有过绿水饲养经历的人都发现,浅绿水在兑水后,浅或清的时间并不能维持多久,没几天工夫又浓绿了。没错,就是这样,因为新水兑入后,不仅冲淡了绿水,也稀释掉了原缸水中抑制单胞藻生长的物质,激发了单胞藻类的生长。死亡的单胞藻会产生抑制自身生长的东西——一面发展,一面控制自身的发展,以保证本物种的生存发展空间,这是生物的自然规律。 那么能不能能过人为控制手段,让浅绿水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呢? 可以作到。一是适当遮光,避免日照过强过多过长;二是清污,减少水中的供给绿水生长的养份;三是少投饵料,特别是人工饲料。对于这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绿水本身就可提供给鱼不错的营养,二是因为投饵多,即使鱼能吃完也会加大排泄,剩饵和排泄物都会增多绿水的养份。 当然还可以选择调整过滤滤材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证明,挺麻烦的。 也许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这还是挺麻烦的。但说句实在话,我个人认为,想养好鱼就要扔掉一劳永逸的想法,一劳永逸基本是不可能的。养鱼,不是在缸里放几条鱼就撒手不管了,而是在养成一个习惯,或者说在养成一种生活。 越是养到后来,这种感觉越深。 如何让绿水变清水? 让绿水变清水,兑水和换水是最笨、最无效、最浪费的方法。原因在上面已经说明了。 让绿水变清水,有四个方法: 一是放任不管,让绿水自然返清,这个最省事,但也很危险。 二是下药,比如硫酸铜,杀苔藻很管用(我怀疑惠弘的特灭菌里用的就是这个,那种蓝色的杀菌水可能也是这个),这个见效也快,但危险性和上一个办法不相上下。 三是用水蚤咬水,水蚤以单胞绿藻为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水“咬清”,其清的效果相当的牛。 三是过滤变清,我支持这个方法,实践证明也不怎么费事儿。很简单,就是调整一下过滤,分为两个部分: 把滤棉换成质地紧密的那种,或者不要清洗滤棉,用那层自然形成的“绿腻子”把绿水堵住。这个方法我有亲身体会,一个60的缸,三四天工夫由绿变清。 同时,要减少滤槽的上水量,让流过滤棉的水流变少、变缓,这才能做到有效阻挡。 这是当初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其理论根据是——黄河。 七 水的硬度 卖鱼的商家在卖鱼时基本分两种: 一种说金鱼特好养! 一种说金鱼要特讲究! 前一种,卖鱼的。后一种,卖鱼同时还想卖给你其它的。 金鱼好养不好养,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也不是单靠理论和思辨就能解决问题的,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实际操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养金鱼过程当中的很多方法,都是老前辈们在实际操作中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来指导和检验实践。理论之所以还要再检验,是因为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是不断深入发展下去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 要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不能停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必要的时候,也得在肩膀上踩两脚,看看是不是真的结实。 我踩过,最基本的东西很结实,硌得我脚疼。 在前面的几个“每日一帖”里,我用了一些名词术语,对这些名词术语,感兴趣的可以查查更具体的内容(百度里就有),如果觉得头大,就完全可以不用理它们,看一看,知道一下就得了。 我是比较感兴趣。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我觉说一件事,就一定要找到支持这件事的研究基础,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言归正传 有的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水温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新鱼入缸后不久就会状态不佳,有的干脆第二天就挂了。 |
共有人打赏0龙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