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水族箱中,非洲慈鲷会在群体中形成一种等级分布。饲养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等级制度的轮廓。不论是在同一种属之间或是不同种属之间都存在这一事实。因此,缸中通常会有一只居统治地位的雄性存在,这意味着它的支配地位的权威是不容受到缸中其它任何成员质疑的。如果有机会或是只要它愿意,它甚至可以霸占其它不同种属的母鱼(进行杂交)。它会不时地教训其它雄鱼(不论是否同一种属),会驱赶任何一只胆敢靠近自己的冒失鬼,即使不是在繁殖期间亦如此。这是它的一种不时炫耀自身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方式。假如这条居统治地位的雄鱼生病或是变老衰弱,将有另一条雄性取而代之。在岩栖类和其它最具攻击性的种属中,这种等级制度尤为鲜明和突出。而且十分有趣的是,某条雄性一旦失去了统治地位,它将很难重新夺回。一些性情较为温和的种属却从不加入到这种游戏中去。
这种等级制度在同一种属中,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居支配地位的雄性,会不时地向同类中最具竞争力的那个雄性对手施加压力,炫耀自己的强大。这一现象甚至在雌性中也有所表现。它们会花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小心地维护自己的支配地位。简单说来,似乎每一条鱼都准确地知道自己在缸中所处的等级地位。除非某条鱼夺取了更高的地位,而这通常是通过武力获得的,否则这种等级制度是相对稳定的。有一种途径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那就是缸中的某条鱼一旦生病了,它就会毫不客气地被其它所有成员所唾弃。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冷酷无情”,在任何社会团体都如此(THE FITTEST THE SURVIVAL)。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成员会迅速在新的等级划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个可怜的家伙只能坠落到群落的最底层,甚至逃脱不了病死或是被其它成员凌辱致死的厄运。在非繁殖期间,这种等级分布还是很容易观察到的。而一旦缸中出现某些鱼进入繁殖期的情况,那些处于繁殖期的雄鱼似乎会“忘记”自己的级别,而忘乎所以地追逐驱赶其它成员。而繁殖期一过,一切会又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