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白点病】非常有效的海水鱼白点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2013-10-19 11:47:03
14
本帖最后由 有鲤有我 于 2013-10-19 11:44 编辑
海水白点虫是侵袭海水鱼类中,破坏力最强的寄生虫之一,其高感染力时常造成海水观赏鱼的大量死亡及很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去年水族箱中多次爆发了白点虫,虽然采用了铜药、低比重和AB桶方法治疗,结果仍然损失惨重。最近试验采用物理治疗方法,获得非常好的效果,无一只鱼死亡。下面是治疗经验。部分数据和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2009年开始养海水鱼,到2012年9月,从来没有发生白点病。2012年10月,从海南带了一些石头和螺类进缸,因此感染上白点,最初造成了公子小丑繁殖缸感染白点,一百多只公子死亡。
感染前的繁殖缸
死亡的部分公子小丑
感染前的主缸
再次感染前的主缸
白点虫简介
白点虫是一种发现在热带与温带海洋硬骨鱼类身上,附有纤毛的原生寄生虫。因其必须依附在鱼类身上才能成长,若是无法依附于宿主,此寄生虫将只能存活一至二日。
海水白点虫生命周期主要有滋养体、包囊前期虫体、包囊、子代幼体三阶段,见下图。
海水白点病通常起因于鱼缸中新加入的新鱼只已经受到感染。也可能是由其他渠道进入鱼缸,例如所置换的海水中存有正处于游离阶段的白点虫。还有可能是被白点污染的物品,如砂子、活石或缸中设备,甚至无脊椎生物(虽然他们不会感染白点病),如果你将这些物体移到另一个干净的缸中,则白点虫也会有可能被带入。同样,活体喂食时,理论上也可能因此带入白点虫。
当部分鱼体身上第一次出现一些肉眼可见的白点时,可确定已经感染白点病了,当大部分鱼体身上出现很多白点时,可确定白点病爆发了。当鱼身上被用来当为症状指标的白点短暂退去的时候,有些鱼友常误以为白点感染已经痊愈。事实上,在白点虫的生命周期里,当滋养体成熟后,便会离开宿主进入包囊阶段。所以,白点的消失只是短暂的,通常几天过后,会有更多白点出现。
没有感染的篮圈
第一次感染白点的篮圈
几天后复发白点的篮圈
白点虫滋养体通常会在3到7天里完全成熟并离开宿主,平均时间多为4到5天。滋养体离开宿主后会退去身上的纤毛,这就是包囊前期虫体阶段。包囊前期虫体通常于清晨五点到天亮前离开宿主鱼。脱离宿主后的2到8小时,包囊前期虫体会在底沙或活石上移动,直到粘附在适当的地方。
包囊前期虫体粘附在鱼缸中的底砂,活石,或其他适合的硬质表面上,然后开始形成包囊。在接下来的8到12小时,包囊会在体内开始形成一些子细胞,也就是仔体。每一个包囊所能产生的仔体数量为200到上千个。当孕育成熟后,包囊会开始孵化并将仔体释放到海水中。这时被孵化出来的都是具备游泳能力的单一个体,称之为子代幼体。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会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最短的3天到最长的72天左右。一般为3到28天,平均高峰集中在4到8天。
子代幼体孵化的时间,一般在清晨两点到九点之间。其从包囊孵化出来后的12到48小时内必须找到适合的宿主,否则便会死亡。孵化6到8小时候后的感染能力就变的很低。孵化后20小时基本没有感染能力。在子代幼体接触到宿主之后,开始附着的阶段称之为原滋养前体。原滋养前体在附着之后会开始钻进宿主鱼的上皮组织,然后原滋养前体便快速的转化成滋养体,展开寄生摄食的阶段,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一般为6-8天。因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一般为3到28天,所以最长一个生命循环接近30天。
子代幼体24小时成活率
子代幼体24小时感染率
滋养体每天成活率(从病鱼进缸算起)
包囊每天成活率(从病鱼进缸算起)
子代幼体成活率(从病鱼进缸算起)
共有人打赏0龙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