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藻发生的原因,一般来说,满足了硬度偏高,PH偏碱性,氧含量充足,CO2缺乏,水流急等条件,就容易发生黑毛藻。清除被感染的水草叶子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是改善水质。
这是比较普遍的说法,的确在这样的缸里,滋生黑毛藻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几乎是100%。
不过我觉得,似乎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黑毛藻几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生长,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而已。黑毛藻可能是生长最为顽强的水藻了,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大概是黑毛藻最重要的特点了。
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黑毛藻会改变自身的形态,变得很短很硬,聚集在一起,像毛刷一样。
在各方面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黑毛藻会向大型化发展,形态趋向丝藻,同时繁殖能力明显下降。大型化的黑毛藻柔软而且细长,容易被缸内的食藻生物吃掉,所以也会逐渐消亡。
我曾经观察过黑毛藻的生长过程,在其还是刷状的时候并不急于拔掉或者剪叶子,而是努力改善水质,促进其快速生长,很快,刷状的黑毛藻就“蓬勃发展”起来了,变成了丝藻状。此时用手很容易就可以把黑毛藻揪下来。
所以,在改善水质光照的同时,食藻生物也应该跟上,这样在全方位的剿灭下,黑毛藻很难再爆发了。
对于黑线飞狐吃黑毛藻的功能,我观察了很长时间,短毛刷状的黑毛绝对不吃,丝藻状的就吃。
所以,我觉得改善水质和光照,与其说是破坏黑毛藻的生长条件,不如说是改善黑毛藻的“口味”,使食藻生物能接受它作为粮食。这就像种白菜一样,我们都喜欢肥大碧绿的白菜,又瘦又黄,老帮子忒硬的白菜,谁也不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