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

饲养锦鲤(综合帖) 5

2012-05-16 23:11:08

8

因为帖子太长,我就分成几个帖子发了
这是接上一个帖子的【饲养锦鲤(综合帖)  4】
锦鲤的痘疮病治疗
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 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病部位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 使锦鲤消瘦而死。
  病源及感染原因:疱疹病毒。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
  治疗:
  升高水温及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用氯霉素治疗,每尾病鱼肌肉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ppm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疗效。
锦鲤春季病毒血症
病因
主要是由鲤鱼棒状病毒  所引起,是锦鲤饲养中常见疾病,只在春季气候逐渐变暖和时流行 水温 1320. 左右 )。
  主要危害一岁龄以上之锦鲤鱼,鱼苗和种鱼很少感染。 多发于露天的饲养池,室内鱼缸中饲养的,因水温变化不太剧烈,发病较少。在自然界中冷水期,此病呈现慢性,在春季水温回暖后则呈急性,死亡率较高。
  防治办法主要是在冬季末期注意清理水池的沉积物,加强水源的消毒工作,定期换水以防止水质的剧烈变化。
锦鲤的尾鳍为何会溶解-溶尾症
  一般而言夏天应是最不易发生疾病的时期。因为这时期的水温比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的繁殖适温要来得高,而且与春天或梅雨期比起来水温也较不易有急剧的变化。 但即使如此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夏天水温高,锦鲤的活动力增加,饲料也吃得多,容易造成水的污染,这便是造成氧气缺乏的原因,要多加注意。
侵蚀锦鲤的病原菌
  在这里就来谈谈细菌吧。所谓的细菌是只有百分之一厘米大左右的单细胞生物,存在于地球的各处。当然在我们体内也有细菌存活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大肠菌了。基本上细菌也属生物的一种,因此也就需要依饲食以进行增殖。
  细菌的饲料虽会依其种类而有所不同,但其饲料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细菌可分为好菌如具有水净化功能的过滤菌等,及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病菌,而 其分别即是依细菌所食的饲料不同与其生活形态不同而来的。如过滤菌的饲料即是水中的阿摩尼亚,它们利用水中的氧气使阿摩尼亚酸化成亚硝酸或硝酸进行再利用 所生成的热能来进行生存。
  而造成鱼尾腐烂或穿孔的病菌为何要侵蚀鱼儿呢?这是因为它们在侵蚀鱼儿的同时会释放出强力的蛋白质分解酵素(也就是消化剂)附着于鱼的身上,而鱼体的蛋白质会因这些蛋白质分解酵素而溶解造成鱼体的腐烂,而病菌就进食这些溶解的蛋白质。
  鱼和人类都是将蛋白质吸收入体内后,于胃或肠中进行分解,而细菌却是于体外分解后再吸收入体内。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过大,细菌无法直接将其吸收入体 内之故。另外大部分存于水中的细菌则是食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如鱼粪或吃剩的饲料等),它们利用氧气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后,再利用所产生的热能 进行生存。
水中有着多少的细菌呢?
  存于水中的细菌数量是依水中所含的养份,也就是有机物的量而定。例如在有岩鱼出没的澄清河川上游而言,其所含的细菌量大约一毫升只有100个左右,但 在被生活用排水所污染的下游处一毫升的细菌含量却可高达 10万个以上。污水中细菌存在的愈多,其所消耗的氧气量就愈多,使得水中的溶存氧气量愈少。
  当溶存氧气量愈低,不要说是鱼,就连需依赖氧气生存的细菌都将无法存活,此时就会出现厌恶氧气的细菌(厌氧菌)。此类细菌即使没有氧气也可将有机物分解成沼气或恶臭物质等等。这些现象在以往的大都市的排水沟等可以见到。
小瓜虫病(白点病)
症状:初期症状是锦鲤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如果寄生虫在锦鲤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吸收氧气,即使是大型鱼有时也会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绒毛虫,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时,虫体发育停止。
  治疗:
发病初期将水温提高2~4℃,突然升温使小瓜虫死亡,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
  如果水温初期在27℃以上,锦鲤仍患上了白点病,除采用升温的办法外,还可以用浓度为0.0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或2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对鱼体进行药浴,连续数天,直至病情好转。
锚头蚤病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当锦鲤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将使口腔有能关闭,因无法摄食而死。
  病源:锚头蚤。锚头蚤个体较大,用肉眼可看到,易寄生在锦鲤腹部或鳍的根部,锚头蚤寄生部位的鱼鳞,会坚立起来或发红,所以很容易判别。水温低时,锚头蚤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大约15℃时,就开始孳生。因此,春季和秋季是锚头蚤的繁殖期。
  治疗方法:可用镊子直接将虫体拔出,寄生部位用红药水涂抹伤口,然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或3%的食盐浸泡30分钟左右。
鱼虱病
  症状:感染鱼虱的锦鲤焦躁不安,奋力挣扎,急游或擦底,想摆脱虫体,身体会分泌大量粘液,食欲减退,被咬伤的部位和鱼自身的擦伤会引起感染和水霉。
  病源:鱼虱。鱼虱个体较大,可达4~5毫米,肉眼即可看到,喜寄生于大型鱼身上,是锦鲤最容易得的一种寄生虫病。
  治疗:
将锦鲤身上的寄生虫用镊子逐一拔除后,放入另一干净的鱼盆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浸泡30分钟左右。
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做出擦底和缩起鱼鳍的动作。锦鲤鳃部被病原体侵袭后喜欢在水表面或池边游动,身体瘦弱,体色较深。
  病源及感染原因:车轮虫引起。主要破坏鳃组织,影响鱼呼吸,使鱼致死。有时也会利用它的环形齿钩,从由其他原因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增厚处,深深钻到鱼皮的粘膜层裹。
 治疗: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2%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每天一次。
将锦鲤放入另一容器内,用0.2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病鱼1小时左右,第一每天一次。
皮肤发炎充血病
(1) 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 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诺氟沙星)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六天。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遍洒有特效。
     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
     4)预防:
     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发生
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病)
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鱼体受伤,易患此病。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此病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
     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病鱼鳞片脱落(和皮肤发炎充血病的区别),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
     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肠炎病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引起。肛门红肿,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鳍基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腹时有腹水流出,整条肠呈红色或紫色。
     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洒。
     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洒。
     10KG鱼用磺胺脒1G,做成药饵投喂。
     10K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黏细菌性烂鳃病
1)病因:由柱状纤维黏细菌(CYTOPHAGA COLUMNARIS),又称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2)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鳃盖骨的内表皮充 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3)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全池遍洒有特效。
     用漂白粉1MG/KG浓度全池遍洒,此法只用于室外大鱼池。
     用大黄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黄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时后,连同药渣全池遍洒。此药适用于室外大池,特别是多年使用呋喃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锦鲤养殖有显著疗效。
     用食盐2%浓度浸洗5~1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效。
     4)预防:
     对鱼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发生的机会。
     使用新鲜饲料和活体生物饵料,对预防此病有明显作用。
白头白嘴病
白头白嘴病
     1)病因:由纤维黏细菌(CYTOPHAGA SP.),又称黏球菌(MYXOCOCCUS SP.)引起。锦鲤苗对此病很敏感,是鱼种阶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鱼通常不发病。刚开始时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数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发病之快,来 势之凶较为罕见。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发病。
     2)症状:病鱼的头部和嘴圈为乳白色,唇似肿胀,以致嘴不能张开而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有些病鱼颅顶和眼圈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通常不合群。
     3)防治方法:与黏细菌性烂鳃病相同。

竖鳞病(松鳞、立鳞)
(1)病因: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2)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3)治疗: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结合食盐水浸洗效果会更好。
     (4)预防:
     防止鱼体受伤。
     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用维生素E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0.3~0.6G长期服用,患病时加大到0.6~0.9G(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共有人打赏0龙币

最新回复

按时间倒序

CaptainTang

9楼 2016/10/23

继续被砸            

龙鱼我的爱

8楼 2012/06/08

继续学习,谢谢楼主了

老醋

7楼 2012/06/08

老醋

6楼 2012/06/08

阿弥陀亻弗

5楼 2012/06/07

外星来客呼啦啦

地板 2012/05/17

继续被砸

123四条鱼

板凳 2012/05/17

顺路走过  支持楼主~

wanghuimin

沙发 2012/05/17

来学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