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
最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进,或ICH纤毛虫趁鱼只因水质恶化、温差过大,产生紧迫而抵抗力弱时径而感染。当寄生于鱼儿的体表时会吸收鱼只的体液并繁殖,产生白色的斑点状囊胞,初期多产生于鱼鳍,继而漫延全身,外观有如全身洒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鱼儿会为了除痒而磨擦缸壁、装饰物,造成破皮并引发二次细、霉菌感染。现今市面已有多种治疗白点病的药剂,使用时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法也不错。平时鱼缸保持28℃以上较不易发生此病,白点病虽易治但也不容小觑,倘若你的鱼有久久习惯性感染,那么表示当初只是抑制生长或驱离而以,甚至有可能已进升为顽固型白点症,躲藏于底材等待机会伺机而动。这时唯有将鱼只搬离,以高浓度的福马淋药剂进行消毒,再重新设缸。
【胡椒病】:
由体外虫所感染,其肇因与白点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过外观比白点病还要细小,颜色也较米白偏黄色,感染的鱼只初期并无大碍,但晚期体表会有黏膜增生(易引发细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可使用一般的万能水治疗,并每隔几日适量换水与追加药剂,直到鱼只痊愈。
【肿斑病】:
水质这种病一般杂志都没有记载,算是一种很特殊且不多见的龙鱼专属怪病。它看起来很像白点病但颗粒较大、较凸些,外观上有如长白色肉瘤一般,一样也是先从鳍面再延伸到身体,严重时通常会伴随着胡须长痘痘,甚至眼球上也会滋长,当数目陆续增加时,您会发现好像大部份并排在末三鳍的边缘,有时候还会有白色分泌物产生!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笔者就有一尾青龙曾发生过此怪病,在未确实知道病因时,我下过各大知名品牌的细菌、霉菌、体内虫、体外虫、万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转而无法完全根治。这种怪病与前述两种疾病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再怎么严重也不会影响食欲』!后来我认为还是『着重于水质』算了,也不管牠了,不过换水频率有明显增加,后来长达半年的时间才不药而愈。同样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贩店的黄金红龙身上看到,当时询问业者,但他本身吱呜其词也搞不清楚状况(毕竟此症不多见),只顾着胡乱介绍一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化学治剂,当然他的龙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后来我观察到此店家在更换店面并『换缸』后鱼只就不药而愈了。从前述我们可以了解水质应该才是主要的重点,所以问题就出在旧缸的水。
【胡须长瘤】:
水质须部长出一小颗、一小颗的肉瘤,最常发生在具有「磨缸」习惯的龙鱼身上,由于长期的磨损造成胡须表皮组织受伤,又基于水质不良、病原的影响引爆出发炎肿胀的现象。「长期性」的水质改善多半会不药而愈。若玩家觉得碍眼,最快的方法是运用麻醉手术将胡须剪断使其重长,但龙鱼与人类相同,随着年纪的增长复原速度也会跟着拉长,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鱼友『移新缸』后痘子消退的情形,因为原缸的水已严重恶化(含有刺激杂质),适度换水也无济于事。
【头洞症】:
营养缺乏;原生虫<情况一:营养缺乏>外观为细孔状,此时龙鱼『并无厌食情形』,其成因乃长期喂食单一饲料所造成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矿物质)。可于缸内注入综合维他命补充其营养,几日后即可改善。<情况二:体内原虫>由原生虫寄生所引起(头槽绦虫、六鞭毛虫),感染鱼只会有抖动身体、不安、明显缩尾,甚至『厌食』的情况产生。可采用原生虫治剂进行驱虫,药剂须依指示再减半使用。
【蚀鳞症】:
水质、致病菌由于水质管理不当,长期饲养在旧水(水中蓄积过量无机盐类,导电度破千)的龙鱼其鳞片的第一鳞框开始呈现剥落般渐渐溶蚀,整体感观犹如巨齿状一般,然后侧线的小孔逐渐变大,严重时会并发『蚀斑症』,若不实时处置腐蚀部位容易引发二次细菌感染,鳞片缺口及头皮也将出现严重溃烂情形。此症最常出现在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过被金身上,红龙亦有少数感染例子。良好水质并不会有此病产生,若自家龙鱼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药剂抑制菌类感染。不过治愈后鱼儿缺损的鳞片并无法完好如初,这时唯有运用麻醉手术将缺损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长。不过有一点需特别注意,不可一次将全部的蚀鳞拔除,需分多次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最多只能拔12片,等完整长出后在考虑施行下一次手术。因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鱼儿所受的营养无法有效分散给所有新生的鳞片,会有部份受影响而畸形。治疗期间要尽可能地提供鱼儿最佳的营养!
【蚀斑症】:
水质、致病菌早期玩家以「臭头」称之,外观类似头洞症,不过症状是呈现腐烂拨落的情形,头皮腐蚀范围也较大。通常会伴随着『蚀鳞症』产生,亦有单独病发案例。此症不会立即影响龙鱼之性命,但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高雄某水族馆也有类似症状,发生臭头的鱼缸不管养什么龙都会长臭头,发病的鱼『移缸』后症状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药。当然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药跟原生虫药都无效,移缸方法可以试试。
【腐鳃病】:
体外虫乃由卵圆鞭毛虫感染引起,此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瓣,吸取营养,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传染性很强。受感染的鱼只呼吸会变得非常急促,色泽也会跟着褪失,严重时鱼儿会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而有频频浮至水面吸气的情形产生。可用适量的粗盐及甲基蓝液浸泡,治疗期间需将温度提高并加强打气,每两、三天换水一次并追加些许粗盐与蓝药。
【鱼虱&箭虫】:
体外虫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新购混养鱼只或喂食活饵时遭转寄所引起。『鱼虱』属甲壳类,约3㎜左右,外观类似半透明小瓢虫,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其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箭虫』又称描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牠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生物的金、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
【驼形线虫】:
体内虫此乃肠道大型寄生虫,主寄生于鱼只直肠内,受感染的龙鱼主要是因为吃食了带有病源的卵胎生将鱼并遭转寄而引起。当鱼只静止时,于肛门部位可见由肛门钻出的红色虫体,当鱼只受惊吓时,虫体会缩入肛门;感染鱼只粪便常含粘液,粪便会粘着于肛门呈拖粪状,并有食欲减退、消瘦,或出现脊椎变曲变形的情形。可使用药剂温和的七彩专用线虫药或原生虫治剂(Water Life)进行驱虫。
【烂鳍病】:
细菌性此病多发生于鱼只饲养密度过高、水质污染、过滤系统不良或打架后感染引起。患病的鱼只会先由末三鳍边缘发霉,而鱼鳍会呈白色并分泌黏液状,然后开始溃烂。溃烂的部位成破裂腐烂样且有泌血斑点产生,当恶化时腐烂的鳍便会开始脱离鱼体,并且症状会逐渐向鱼体漫延,最后死亡。可采用市面的治细菌药剂(ex:蓝药、黄药)配合高温治疗;盐浴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