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大小】
体型大小与混养成功与否有着绝对的关系,可别认为一定是大鱼就会欺负小鱼,事实上在慈鲷的社会中,除非过小的鱼只会在摄食过程中被视作食物攻击外,多数的时间大型的慈鲷对体型过小的个体视若无睹,仅在烦躁时偶尔的驱赶一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存在于体型相近的个体,因为他们为了争夺环境中的资源,往往会不惜一切的大演全武行的戏码,甚至一定要打到你死我活的阶段才甘愿放手。因此饲养者在从事混养对象的选择上,一定要妥善得去控制;常用的方式是可以在缸中饲养一些消除慈鲷自设领域的鱼类,例如一些会成群游动的非洲产小型鲤科鱼类,或时经常在底层水域中活动的湖产鲶鱼、俗称恐龙或是草绳鱼的多鳍鱼或是经常出没于洞穴环境中的弱电鱼类,相信有了这些鱼类的帮助,并定可以消弭缸中慈鲷时时发生的打斗与追咬,并且让其中个体能够充分的活动与摄食。
【资源竞争】
由于身处的是密闭的豢养环境,所以这些被饲养的慈鲷对于竞争资源的行为异常明显,而这些资源当然包括了食物、空间甚至是配偶。而为了要破除个体为竞争资源所引发的追咬打斗,饲养者除了可以藉由堆栈复杂的岩场环境、时时改变造景方式或是移入或移出鱼只来控制外,充分且多次的分点投喂也是绝对必要的。而至于针对配偶的竞争,由于多数的慈鲷对于种或属的异性有较为明显的专一性,所以针对想要繁殖的饲养者可以仅以一种限制一雄多雌来进行混养;而对于饲养目的仅在于欣赏美观的混养前提下,则推荐单性(全数雄性)的饲养。
【生理状态】
个体的生理状态也与混养成功与否有相当的关系,因为比较尚未成熟的亚成个体与成熟雄幸而言,显然后者具有较为强烈的领域性与侵略性,因此在相同空间的混养条件下,最好能选择生理状态近似的个体来从事混养。一般较被推荐的是选择亚成个体作为混养的选择,因为这些年轻的个体不但单价较低、活力旺盛,同时对于环境水质与其它个体间的互动关系适应力良好,在混养上很容易上手;此外以饲养养成个体为出发点,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个体连续且让人惊艳的体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