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陇西 于 2016-3-28 14:22 编辑
同时负责一种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个同源染色体上,这两个基因称为基因对。虽负责相同的遗传讯息,但是它们所代表的讯息不一定相同。这种相同基因的不同形式称为对偶基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两种对偶基因之一称为显性,意即它会遮盖位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基因座上的隐性基因的效应。我们通常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小写字母表示隐性。
例如:某一基因可能可使孔雀鱼缺乏黑色素,就是白子aa,此基因若为其他形式,早可能使体色正常AA或Aa,另外,Aa称为异型接合子,而AA称为显性同型接合子,aa称为隐性同型接合子。这是最基本的基因显隐性观念。实际上还有许多变化,复杂的显性隐性交互作用犹如魔法师的调色盘,可以在有限的基因组合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1)完全显性
一对对偶基因只要有显性因子存在时,隐性因子就不表现出来。如:孔雀鱼的正常体色基因符号为A;白化体色为a。前面提到过成对的对偶基因才能决定一个性状,所以Aa虽然带有白子的基因,即仍表现正常体色,这种正常体色盖过白化体色叫做完全显性。
2)半显性
也称不完全显性。
显性对偶基因不能完全盖住隐性对偶基因。若为异型接合体,则其外表型会介于亲代之间,简单来说,带有红草尾的基因为B;对偶基因是蓝化体的b,如果成对染色体同时带有两者Bb,那么表现型会有介于红草尾与蓝化体之间混合型~蓝草尾。
![](http://static2.longyu.longdear.net//forum/201603/28/142025z4i5xlxr0r4anmxm.jpg@!forum700)
3)等显性
也称共同显性。如果为异型结合体,则同时兼具二亲代的外表型。
有时一个性状不单是由我们所熟悉的一对偶基因所控制,有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对所控制。这称为复对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