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

【坦湖慈鲷】饲养及繁殖方法总汇(持续上图中)

2015-09-07 14:05:58

4

53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8 16:48 编辑

本帖文字内容转自三湖大神870609,图片取自三湖大神万宝鱼编写的三湖慈鲷世界,向前辈们致敬!!!!
【珍珠虎】
环境:大块岩石堆栈的浅水区,经常在岩石表面30~100公分处游移
长度:公鱼约15公分,母鱼约9公分
食物:主食小虾、或甲壳类动物,其它小鱼甚至是鱼卵,人工养殖可用薄片、颗粒饲料及活饵
水质:约30℃以下(24~27℃)、硬水8-18 dH (12)、pH7.2~9(8)
鱼缸:至少90公升水量、3尺缸以上较好
性别:公母除体型外几无差异(成熟公鱼较高身、嘴较翘)
特征:鳞片厚实,头部及吻部比例大,身体侧扁
习性:除繁殖外领域性不强,个体间争斗不明显但体型过小的鱼可能被吞食,多在水层中、底层活动
繁殖:基质繁殖型,以岩缝洞穴(主要)或贝壳为产卵床,最多产300颗卵,可采一公多母配对方式
公鱼通常因为体型问题仅在洞口排出精子,再以鳍的摆动搧入洞内,母鱼则一直待在洞内,公
鱼多在附近警戒。孵化时间约10天,天然环境中可能要3年才能完全达性成熟
描述:珍珠虎是相当独特的鱼种,侧扁的身躯特别适合在岩缝中活动,遇攻击时会以回旋方式避敌,这种技巧也同时表现在狭缝活动中:以水平方向作90度旋转。
在天然环境中,珍珠虎的觅食技巧可说是独树一格,虽然平时他们看似懒洋洋,但捕食时的动作可是非常迅速,当他们锁定对象时会停止游动,以接近垂直姿势方式头朝下准备向猎物攻击
有时他们也会循着岩石表面由上至下游移寻找幼鱼,甚至会耐心等口孵慈鲷释出卵而尚未再拾回时把卵偷走当作食物
雌珍珠虎在繁殖时通常会找寻一个恰可容身的洞穴、岩缝甚至贝壳,巢穴一般都不大以致于雄鱼无法进入,而雌鱼也刚好可以用身体挡住洞口以护卵,但他们通常只照顾到幼鱼孵出为止,幼鱼孵出后仅有保护,几天后幼鱼会离开自行生活,幼鱼颜色隐晦、仅作小圈子游动以避免遭受掠食者攻击。

共有人打赏61龙币

最新回复

按时间正序

旁觀者╰╮

沙发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9 11:21 编辑

【蓝波】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2种为C.furcifer(蓝波)、C.foai,前者台湾常见成长较快,后者体型较大颜色较深
环境:空旷的水域(常见于25公尺深处),底部为砂质,有大石块及砾石
身长:约20公分(C. foai为25公分),雌鱼约15公分
食物:藻类、小虾,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丰年虾无节幼虫
水质:27℃以下,硬水,pH8~9(通常建议养过鱼一段时间后的水)
鱼缸:250公升以上,4尺缸以上较好,需有沙子及扁石块
性别:成鱼体色差异大,雄鱼颜色鲜艳多呈金属蓝色或金属绿,腹鳍长而末梢有黄点,背、臀鳍边缘
为黄色;雌鱼体色偏银白或淡黄、腹鳍不延长
特征:鱼体色为金属蓝或绿底,腹鳍特长
习性:多以沙地生活为主,习惯聚集成群,成熟雄鱼则会以沙堆成火山口型地盘
繁殖:口孵繁殖型,这也是最标准的口孵方式,发情雄鱼通常会聚集形成一繁殖群,每只先在石块表面或沙地以细沙堆出一个大型沙丘(直径可超过1公尺),顶部平坦略凹,接着再引导雌鱼进入并以腹鳍末端的黄斑(假卵)示意出产卵处,雌鱼会因为假卵的诱导而产卵并绕回头去拾起卵,由于雄鱼会先在假卵垂下处排出半流体状的精液,因此雌鱼在同一处卵时即可受精,也就是雌鱼含卵前卵即已受精,重复数次之后雌鱼口中最多可含约25颗卵,口孵的雌鱼通常会群聚至浅水处生活并在3星期后同时释出幼鱼(孵化期约2周)
描述:蓝波可说是坦湖中最具有魅力的鱼种之一,成熟雄鱼的多变光彩、大型沙丘的窝巢,都是此鱼最具吸引力的特色,虽然野生蓝波是一只难以捕获、不易显色、不易豢养的纤弱鱼种,但他还是最受欢迎的坦湖慈鲷,他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坦鱼。
首次被描述是在1898年,能在各种不同环境筑巢繁殖后代,或许是他分布广泛而没有明显的地域种差别的原因多被限定在特定栖地(有岩石的清澈水域),故其地域种众多、彼此的差异性也较大,但一般都偏向较深
一般来说这种鱼的个性温和,适合群养,一方面是增加他们适应的速度,一方面是可以从中找到配对的个体,不过这需要从2、3公分的子鱼养起才行,初期的适应是存活关键期,摄食情形是健康指针,因为蓝波是不挑食的鱼种,但必须控制喂食量以免消化不良而导致毙死,经验中须以养过一阵子鱼的水饲养,可能是他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成熟的硝化系统之故,不当的水质会使鱼显现不出色泽,经常换水是必要的操作:一方面避免水质老化引起元素缺乏,一方面移除硝酸盐以避免健康危害,个人经验中还发现换水会影响此鱼的食欲。
蓝波的成长似乎也需要2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群体中成长最快的个体有提早成熟的倾向,这可能会影响他的成长,故建议在群养时要有其它种的优势鱼种压制以避免这类情形出现,发情的蓝波雄鱼性情会改变,往往会驱赶缸中所有鱼只,此时可能要隔离饲养繁殖,4尺缸是标准缸但5尺以上更好,常见问题是肠炎、腹水及六鞭毛虫引起的头洞,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

旁觀者╰╮

板凳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8 14:37 编辑

【六间】
Cyphotilapia:弯罗非鱼属(六间类)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仅有一种-C.frontosa(六间)
环境:岩石堆栈的水域(常见于25公尺深处),底部为石块
身长:超过35公分
食物:鱼类(特别是Cyprichromis属的)、蜕壳的甲壳类,人工饲养可用缓降型颗粒或虾、鱼
水质:25~27(28℃以下),硬水8~22(12),pH7.5~9(8.2)
鱼缸:300公升以上,至少4尺缸以上,需有沙子及石块堆成洞穴
性别:雄鱼颜色较鲜艳额部突起,雌鱼则无突起
特征:鱼体色为蓝白底上有6~7条黑横纹
习性:多以岩洞生活为主,习惯聚集成群但母鱼常大、多于公鱼,游动缓慢少有急躁举动
繁殖:口孵繁殖型,雄鱼可能先在巢中(岩洞)先排出精子,但并不抖动他的身体,而是张开各鳍慢慢游过繁殖巢以指示母鱼移动路径,而母鱼就会以相同方式进入巢中产卵、再倒退将刚下的卵含入口中,大约5、6次后母鱼会游离巢区,但公鱼会再度引领母鱼游回产卵直到产完,共会产下约20~25颗卵,经过约5~6周后会释出幼鱼,让幼鱼在较深水域的岩洞中活动以确保幼鱼安全(另外根据Ad Konings表示,公鱼的精子似乎相当有能力让卵受精,故不管公鱼在母鱼产卵前或之后排出精子都无碍于受精的完成!而根据国外养殖者观察,公鱼在产卵后排出精子,和天然环境稍有差异)
描述:在台湾讲到六间就有一群人会发疯似的为其争辩不休,因为六间有一种最著名的地域种-萨伊蓝(Blue Zaire),其颜色表现可说是六间的极致,但因他产量少又多有类似品系,以致于有不少的蓝六间号称萨伊蓝充斥市场而造成不少纷争,但撇开这些问题不谈,六间可以说是相当具有特色的鱼种,和一般坦鱼比起来,六间的举动往往多了一份从容优雅的感觉,这可能和他的体型及栖地有关系,但在他悠闲的外表下却隐藏了不少杀机,原因是他是食鱼性的鱼种,但游泳速度不快的他却不会盲目追逐鱼只,而是等其它鱼在夜色降临、寻求岩石掩蔽而进入睡梦时,或在黎明鱼刚醒但恍惚时从藏身处发动攻击,在天然环境中主要是以Cyprichromis属(蓝剑沙)为捕食对象,白天则捕食老的、幼小的蓝剑沙。
六间因为成熟缓慢(2年以上)且属大型慈鲷,所以早期在一般家庭饲养环境中较少有繁殖的个体出现,在野外环境中半成鱼常会在较上层的水域聚集成群(可能多至1000只),成体时则由多只母鱼及1、2只较小的公鱼形成群体,公鱼额头突出的肉瘤较明显,在性别辨识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繁殖在坦鱼中算是较奇怪的,成熟的公鱼并不会特别挖坑或护卫领域,而是在配对后仍待在群体中,仅看得出成对并稍有驱赶其它公鱼的举动而已,要繁殖产卵时则会找岩洞进行,若在水槽中,往往因为空间、性别比例的问题而增加六间的个体冲突性,这可能也是六间饲养者较大的问题:强弱分明而使个体成长差别越来越大,甚至造成损失,所以大一些的水槽(起码要4尺,最好5尺以上)是必要的。
漫波蓝六间(blue mpimbwe)在各地域型当中,摄食性与活动性是最强烈的,体色亦是非常蓝.黑白条纹明显,头部与背鳍有这亮蓝的表现,随着体型成长头部的蓝色会慢慢盖过第一条黑色斑纹。尚比亚蓝六间(blue zambia)在某些地方与漫波蓝六间(blue mpimbwe)是很相似的,尤其是斑纹.黑白线条明显,也有着蓝带紫的脸颊,会盖过黑色鳃盖,头部较黑一点,蓝色也没有漫波蓝六间(blue mpimbwe)那么的蓝,尤其是头部,身体颜色比较淡蓝一些。皇冠六间(six stripe)又被称为浦隆地(Burundi)除了黑白间明显外,脸颊与鳍都带点蓝色头顶带点褐色,谈到此鱼它又与卡法拉六间(Kavala)很相近,此鱼栖息湖面较浅的地方,与浦隆地(Burundi)为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背上带点黄色的背鳍,讲到黄鳍,就不能少了奇果马(Kigoma),虽然国内已能繁殖多种地域型的六间,但由于亲源相近,过度的繁殖而产生基因弱化的现象,尤其以皇冠六间来说,早期皇冠六间背鳍是淡蓝色,而现在坊间的皇冠六间出现黄鳍的现象,在各地域型当中背鳍黄色只有卡法拉六间(Kavala)与奇果马(Kigoma),那么皇冠六间是否与国内自行繁殖的奇果马七间有关连,而国内繁殖漫波也已经成熟,只不过基因弱化实在太快,大多没有上述应该有的特征,所以有时要分辨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性。

旁觀者╰╮

地板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9 19:49 编辑

【卷贝】
卷贝有着足够多的品种可供挑选,也有着前文所说的诸多迷人特征可供品味。此外,卷贝是身体强健容易饲养的鱼种,还和南美短鲷一样不占地方。因此,实在值得热带鱼爱好者亲身尝试,感受这种神秘贝壳小精灵的动人魅力。
水族箱的选择、配置和布景
一般而言,因为卷贝体型较小,为了易于观赏,不宜养在太大的水体中。所选择的水族箱尺寸可以是40厘米、60厘米长的小缸,也可以是1米、1.2米长的标准水族箱。
水族箱的过滤系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鱼的健康。使用一套好的上部过滤系统,或者是使用配合水族箱的缸外过滤桶都可以。卷贝鱼体小,新陈代谢速度不会对水体质量产生太大负荷。因此,只要做到过滤系统有效工作,保持水体清澈洁净就可以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循环系统的水流,尤其是出水口水流不要太大,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鱼儿成天和激流抗争,甚至被水流冲的一个跟头跟着一个跟头,对吧?
灯光的选择上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选用合适的水族灯架和灯管就足以达到观赏卷贝的效果,不过,坦湖鱼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鱼体上的金属色光泽,为了观赏到它们这一最迷人的一面,如果方便,把灯光安排成侧光,那么它们会有让人惊讶的美丽展现给你看的。此外,再挑选一根质量好的加热棒,一只温度计用于保持温度稳定,调控水温,那么鱼缸的硬件设施就基本上齐备了。
接着再说卷贝缸的布景。坦湖卷贝的原生环境下,湖底是细幼的砂石,最多再有零星分布的湖底鹅卵石。我认为,卷贝缸较好的布景是能尽量模拟它们的天然环境。
水族箱的底砂需要使用较小颗粒的。深色的黑砂、荷兰硒砂、河砂、细珊瑚砂、贝壳砂、海砂都可以用在卷贝缸里。颗粒较小方便卷贝搬砂布置贝壳,珊瑚砂、贝壳砂可以调高水的硬度,给卷贝提供更适宜的水质。
平坦的底砂上,可以随意布置几块中意的石头,大小错落的鹅卵石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依据个人喜好,选用珊瑚石、千层石也可以。不过石头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大。一是给卷贝足够的砂面空间建筑自己的贝壳家园,二是不会阻挡观赏视线。
鱼种的选择和搭配
用小缸饲养,可以鱼种单一一些,挑选一至两种中意的卷贝,每种可以是2-4条,把鱼缸摆放在桌头案旁,闲暇时把玩观赏一番。选择尺寸大一些的水族箱,好处是可以多养几种不同习性的卷贝,观察混养时它们之间有趣的社会关系。此外,还可以搭配一些诸如蓝剑莎、蓝翼蓝珍珠等习性温和的坦湖鱼种,它们习惯活动于中上层水域,正好和中下层水域的卷贝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的湖底风光。
各种卷贝在外形、习性和特征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可依个人的喜好选择种类。初养者建议尝试黄帆一点贝、黄金叮当和紫蓝叮当。它们有着活波大胆的性格和易于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的外貌,相信你立刻就能喜欢上它们。
鱼店有售的卷贝都是亚成鱼或者刚成年的鱼,好处是可以拥有慢慢养大,看它体色状态变化发展的乐趣。不过这时的卷贝一般不易辨别公母,可以让店员帮助挑选,或者,如果想要挑战卷贝繁殖的话,不妨一种买上4-6只,待成熟后再挑选一公几母配对。
卷贝适宜的水质、食物和日常维护
坦湖鱼都适应于碱性硬水,到了软水弱酸的环境里,就算不死,状态也不会好。卷贝也不例外。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测试一下自己家里水质的硬度和酸碱度。一般硬度在15以上,pH值在8.0以上较好。如果水质不合,不妨挑选一些好品牌的水族专用水质添加剂调节硬度和酸碱度,或者选择可以升高硬度酸碱度的底砂底石缓慢改变水质。
卷贝身体较强健,对水温要求不苛刻,一般而言,控制在22度到28度之间就可以,以25、26度为最宜。
卷贝对食物也不挑剔,其他热带鱼喜爱的鱼食都可以用来喂养卷贝。以我的经验来说,冷冻丰年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丰年虾营养价值较高,经过冷冻处理后大部分细菌可以被杀灭。丰年虾的个体大小也很适宜卷贝吞食。喂食了丰年虾的卷贝长得快,身体强壮活波。喂食的频率最好有规律,每天一次或者两次都可以,最好每天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喂它们。我给它们鱼食的时候,每次敲一敲缸顶,卷贝们知道有东西吃了,就纷纷游近水面等着,和人非常亲近。不建议大家喂给鱼活食,虽然也许活食的营养价值最高,可是有把病菌带进鱼缸的危险,如果因为喂活食,鱼儿染上了病,是件很头痛的事情,也是不值得的事情,鱼一旦病了,死亡有时就在一夜之间。
卷贝不大,所以换水不用太频繁。如果过滤系统工作稳定,二周或者一个月换四分之一经亮晒过的新水就可以了。不要轻易向水中添加化学添加剂,哪怕是水族店推荐的,也要慎用。如果观察到鱼不精神,或者有外伤,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一两把盐,不要用我们做菜的加碘精盐,买一些日晒盐或者是大盐备用。向水中加盐对坦湖鱼来讲,是常用易行,而且很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鱼病,改善鱼的表现状态。

旁觀者╰╮

5楼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8 14:46 编辑

七彩龙王鲷】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仅有一种E. melanogenys(七彩龙王天堂鸟),还有1种未定种-E.sp”kilesa”(绮丽沙龙王)  
环境:空旷的水域,底部沙地  
身长:约16公分  
食物:浮游生物、小动物,人工饲养可用薄片、小型鱼颗粒或丰年虾  
水质:24~26℃,硬水,pH8~8.5  
鱼缸:200公升以上,4尺缸以上较好,底部要铺细沙  
性别:发情的雄鱼颜色鲜艳,雌鱼则稍偏灰褐色或银白色  
特征:鱼体色为修长型尖长嘴,背鳍臀鳍成长条形  
习性:习惯在较深处的沙地上聚集成群生活及觅食,繁殖时会移至较浅处沙地,非繁殖期公鱼颜色和母鱼类似以增加沙地适应性,他们似乎一孵出即一起生活至死为止  
繁殖:口孵繁殖型,仅由母鱼孵育,母鱼产准备卵时他会对其中一只公鱼的展示行为有所响应,很快的他会进入巢中,公鱼就会开始张着鳍对母鱼绕圈子,且会因为兴奋而开始将其它鱼驱离巢外,其间母鱼仍停留在巢中没有任何动作,当所有入侵者都驱逐掉之后,公鱼才会张着鳍、鼓起下颚回到巢中,然后温柔的推着母鱼后半段身体以鼓励她跟着绕圈子,公鱼并会再绕圈子并鼓动着下颚,绕了两三圈后母鱼会突然慢下来并产下卵(一次可以产下1~8颗两公厘大的卵),此时公鱼也会停下来并耐心等母鱼移开以便让卵受精,当母鱼往前移时公鱼会很快冲至卵上射出乳白色精液,所以卵是在母鱼口外受精完成的。当母鱼在每次产卵绕圈结束时会停止产卵,但繁殖的仪式仍会继续下去,每一次母鱼产卵往前移时公鱼都会像箭似的往前冲,有时公鱼可能过于激动,以致于母鱼若动作慢一点时公鱼甚至于会冲过头而赶到母鱼前面。  
E属的繁殖数约在30~80颗卵之间,一只公鱼可能会在一天中和好几只母鱼交配繁殖,而母鱼所含的卵也可能是由几只不同公鱼受精而来,在短时间内同一群的母鱼都含着卵口孵,这群庞大的口孵母鱼群经常在公鱼的竞技场旁发现,而且他们会一直待在浅水处直到3周后同时将幼鱼释出,幼鱼相当小,但经过一年之后就可以成熟繁殖。  
描述:在天然环境中公鱼彼此之间并不具攻击性,即使母鱼无视于公鱼的求爱时也不会被攻击,当一只母鱼经过好几个公鱼的领域时,每一只公鱼都会以侧躺的姿势来试着引诱母鱼,但公鱼无论如何还是会待在自己的地盘中。  
本属终年皆可能繁殖但以雨季时达到活动最高峰(12月~隔年5月)故算是其繁殖季,其它时间则多以数百只群聚觅食,因为数量多所以即使要繁殖时也不会另找隐蔽处,因为群体中多数个体都是同年龄故都在同一时间进入生殖期,繁殖期的公鱼会护卫领域且试着说服母鱼在巢中产卵,实际的繁殖是从持续一周以上的相互较量开始(形同竞技场),这段时期他们是专心产卵不吃东西的,公鱼会先在沙上挖掘一个直径约50公分浅碟状的坑为领域,再从中央挖一个直径约15公分的坑作为产卵处,公鱼会细心的将巢中的小卵石清除,,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避免母鱼繁殖时将小卵石当作卵而吞入的困扰,另一方面仅有细沙的巢也使得鱼卵较醒目而让雌鱼可以快些将卵收集起来。  
当领域确定时公鱼会准备求爱,公鱼会以少见的式样吸引母鱼,不同于X属珍珠的是,公鱼将鳍竖起追逐竞争者,但却将鳍缩起来以诱导母鱼入巢(但还是有鼓起鳃颊),进一步以近乎侧躺的姿势吸引母鱼,一般底栖类母鱼会在公鱼以假卵斑保持在巢中央时而确认产卵位置去产卵,但E. melanogenys似乎只要公鱼模仿含满卵的样子下,同样会被诱使产卵!这也是和Kilesa不同的地方。

旁觀者╰╮

6楼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9 11:33 编辑

【珍珠】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4种


环境:靠近河流的浅水区底部多为砂质,多有水生植物生长
身长:11-16不等
食物:泥沙中的昆虫幼虫、小型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人工饲养可用薄片、丰年虾
水质:28℃,硬水,pH8~8.5  
鱼缸:200公升以上,3尺缸以上较好,需有细沙子
性别:雄鱼颜色多呈暗金属红色、臀鳍末稍有一大的橘、红斑,雌鱼体色偏银白
特征:头部及眼睛比例大,有钻泥沙习性,也会堆泥沙筑巢
习性:多以泥沙地生活为主,习惯聚集成群觅食,成熟雄鱼则会以沙堆成火山口型地盘
繁殖:口孵繁殖型,雄鱼通常在浅水处靠石块或植物旁以泥沙筑锥状巢,直径约15~30公分不等,通常视鱼种类大小而定,锥状巢顶部有平坦处,由于成熟母鱼多躲在植物的遮蔽处或岩石边缘,所以锥状巢可以轻易让母鱼发现其存在,当母鱼靠近时雄鱼会很积极的引导母鱼进入巢顶平坦处,
雄鱼一面驱逐邻近公鱼一面张开臀鳍,炫示臀鳍上像卵的橘红斑以指出产卵所在,母鱼会对雄鱼展示行为有所响应而进入平台中,随即产下卵并转身将卵拾起,同时雄鱼也趁机将臀鳍置于雌鱼嘴前趁机排出精子,使卵受精,数次后共可含15~60颗卵(视种类的体型而不同)
描述:衔丽鱼属包含4种鱼种,皆生活于浅水地,他们是标准的肉食性鱼种,主要食物是藏在沙中的生物,包括昆虫幼虫、小蜗牛、小虾等无脊椎动物,除了(彩虹珍珠)是广泛分布种之外其它三种多有一定生存范围。
红金珍珠可以说是相当有趣的坦鱼,我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独有的挖沙习性和特大的眼睛及头部,使这种鱼充满喜感,不过幼鱼并不显眼也脆弱许多以致于受欢迎度不高,但随其成长公鱼的体色会越来越有看头,典型的变异种是锈红色,卵斑为橘红,但也开始有较高的排他性,不只是同种
而以凡是相近颜色体型的都会受到驱赶(如胭脂蝴蝶),不过幸好很少造成明显伤害。在坦湖中除了最北部之外大概都有,但在有彩虹珍珠共存的区域通常会生活在比后者深约一公尺的水域。已知目前有数种变异型:最常见的一种是来自尚比亚,也就是俗称的『红金天使』
群养是饲育这种鱼的原则,同时也较能从中找到不同性别的个体,他在天然环境中是在沙中随机觅食,只要找的到的就吃,所以虽然他算是肉食性但在人工环境中也不必刻意准备食物,只要注意水质的稳定和沙子的清洁度即可,因为他会钻沙、挖沙所以细沙是必要的条件
彩虹珍珠则是比红金珍珠小一号的,颜色也较多变化观赏价值也较高,同时他所筑的巢、产卵数皆小于红金珍珠,或许更适合在一般坦鱼的标准缸饲养(3尺),目前个人有两只饲养中,似乎水质变化较大会导致尾鳍溃烂,他有许多地区变异,其中有3型曾被出口至水族市场:红点的变异型来自浦隆地;红色型来自尚比亚;至于我们常见的『彩虹珍珠则是背鳍边缘为红色、体侧有蓝或绿的色彩。

旁觀者╰╮

7楼 2015/09/07

【凤凰】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5种


环境:岩石交错水域(J.dickfeldi、J.marlieli、J.transcriptus)或砂石过渡区(J.ornatus、J.regani)
身长:J.transcriptus约7公分,J.ornatus、dickfeldi约8~11公分,J.marlieli、J.regani约13~15公分
食物:杂食性偏肉食,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活饵
水质:23~27℃,硬水,pH8.5~9.3
鱼缸:100公升以上,3尺缸以上较好,繁殖则可以2尺缸进行,有些需要洞穴
性别:型态无差异,雌鱼体型小(J.regani、J.marlieli相反),成熟雄鱼额头稍突出(J.transcriptus除外)
特征:体细长通常有数道纵纹,嘴唇稍厚开口偏下,J.ornatus、J.regani为偏黄底色
习性:J.ornatus幼鱼孵出后不久亲代会再次繁殖形成不同年龄层的群体
繁殖:基质繁殖型,不同种间会杂交故不宜混养,较小的J.transcriptus和J.ornatus每2星期繁殖一次,而其它三者则约4~5星期产卵一次,卵产在洞穴或狭缝中的侧壁或顶上,有些则是选择离沙上数公分的岩石底下,每次产卵数在25~150不等(体型小的种类产卵数少),主要由母鱼照顾,有时雌雄鱼轮流照顾,约3天至一星期孵出,有些种类的幼鱼一开始会留在洞穴附近,且亲代会再度繁殖但容许幼鱼留在领域中。
描述:虽然J属凤凰的五种习性相近,饲养条件也差不多,但在原产地中有两种是在砂石过渡地区常见的,即J.ornatus和J.regani,或许因为反应沙地的颜色而偏黄,故称为yellow Julie,一般而言他们偏好靠近岩石生活,即使是在无石块的水族箱中也是尽可能寻找可以掩护的地方,有人认为他们是坦鱼流氓,主要是因为他们多对自己的领域相当重视,尤其是发情时对同种毫不客气的穷追猛打,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不过这种流氓行径多半针对同种或同属的个体,对不同种的则较无此现象,故饲养此类鱼时往往就要一次养5~10只以上以分散攻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因此当初受外型吸引而饲养的人到最后往往不敢再养这属的鱼种,但若能配对成功、好几代不同年龄小鱼的群居场面也是相当有趣的。
J属有许多于是难以界定种类的,特别是他的花纹模式往往来自环境的类型而定,也就是说若区域重迭的话不同种的看来也会有同近的外观的,如J.marlieli 和J.transcriptus,但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头部花纹,特别是眼下的线条是前者有而后者没有的,在干净的岩石上通常可见暗色的J.marlieli 和J.transcriptus,而在覆盖沈积物的岩石上则多见到浅色的J.ornatus和J.regani,假如我们沿着岩石往深处下潜的话就会发现随着深度增加而有黑色加深的现象:也就是浅层的J属颜色较浅而深处的颜色深,但不是绝对的。
本属分布最广的种类是J.regani,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水域,原型标本采自Burundi的Nyanza-Lac区,大部分地区的变异种均具有数条黑纵纹,但在许多地区如Karilani Is.、Ubwari以及Kigoma及Malagarasi河之间、浦隆地的Resha和Rumonge之间的栖地出现许多无固定特征以区别是J.regani或J.marlieli的鱼种,统称为J. regain affinis是J.regani的亚种,此类族群多被发现于一边是J.marlieli而另一边是J.regani之间的区域,他们最具争议性的事是:一般具有横线而使的鱼看来较不显眼,应是很适应生活于岩石环境的,但根据在开放性砂石过渡区被发现的J.regani regani(亚种之一)生存状况来看,却是浅色且缺乏横纹的个体生存率较高(即使在大部分环境中下的J.regani多为深色个体)
某些国外养殖信息提到J属对大量换水相当敏感,故仅能一次换10~15%

旁觀者╰╮

8楼 2015/09/07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9 19:52 编辑

【天堂鸟】
环境:砂石过渡区
身长:约6公分
食物:杂食性,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丰年虾、活饵
水质:23~27℃,硬水,pH8.5~9.3
鱼缸:60公升以上,2尺缸以上较好,需要多量岩洞等掩蔽处,最好打气
性别:型态多无差异,雌鱼体型较小  
特征:体型小型,嘴较尖,背鳍边缘为黄(黄帆)或橘红(红帆)
习性:多喜欢以岩缝为居住、繁殖地
繁殖:基质繁殖型,在岩石底下或两石块间挖沙筑洞、产卵大约产100~250颗,当幼鱼可以游动时会聚集成群并在巢附近觅食,但他们通常不会待在亲鱼身边太久,当亲代要产下一胎时他们就会离去,亲代在看顾新孵化的鱼时未曾看过上一胎待在巢周遭的,因为亲鱼会驱逐所有接近巢边的入侵者
描述:这两者在外型上算是相当接近的,主要的差别在于鱼鳍的颜色,一般而言红帆的观赏性较高但在台湾似乎较少见,在地理的分布上则是黄帆在湖泊中部分成对岸两处(刚果和坦尚尼亚),而红帆则在南部区域(刚果、坦尚尼亚、尚比亚境内),在刚果境内两者有重叠区域,常会形成大的觅食群,两种鱼也会聚集在一起,Büscher曾比较过两者,发现在个体受紧迫或是在晚上时才能看出黄帆体色较深,身体前半部分布着棋盘状花纹,而红帆则是在前半身有数道纵纹,近来则又在坦尚尼亚南部发现第三种鱼种:L. sp"caudopuntatus kipili″,体色较浅吻端较长,已知并非红帆的变异种,只是数量上较少。在天然环境中这三种皆以多以水中、石上的无脊椎动物为食.

旁觀者╰╮

9楼 2015/09/07

【蝴蝶】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4种,还有4种未定种-较常见有火狐狸等)、珍珠蝴蝶、蓝面蝴蝶等)、(虎皮蝴蝶类)、
环境:岩石区
身长:约12~16公分,雌鱼较小(约14公分)
食物:藻食性,人工饲养可用薄片、颗粒饲料及异型锭状料
水质:23~28℃,硬水8~22dH(15),pH7.3~9.2(8.1)
鱼缸:300公升以上,4尺缸以上较好,需要石块堆栈
性别:嘴型稍有差别,其它差异不大,雌鱼体型较小
特征:头部比例较大及具有直线状的嘴裂,喉与胸部为红色
习性:惯于以岩石为生活势力范围,同种同属间斗争性强
繁殖:口孵繁殖型,由雌鱼负责孵化,每次产约6~15颗卵
描述:不管是在食物而且是庇护的需求之故,蝴蝶都是仅出现在于岩石栖地,所有蝴蝶都是藻类刮食者,
他是以剪或撕下岩石上的藻类为食,如此便不会在摄食中误食沈积物,蝴蝶的外侧牙齿是双叉形且紧靠在一起成一个密梳耙,这样于就可以用它来紧抓住藻丛,以咬或摇晃头部的方式将藻类从岩石上拔起,所以和食性相近的P属龙王鲷而言,其食物来源是有生态区隔的,因此蝴蝶往往可以和龙王鲷共处一栖地而能相安无事,但在人工环境中由于这类食物来源少,同时因为空间狭小最好不要混养。虽然在栖地上可供他们肯时的环境有限,但蝴蝶很少出现有几百只的觅食群,相反的多数觅食区都被蝴蝶个体紧紧守护着,所以可以说,所有的蝴蝶都是有领域性的,特别是雄鱼的觅食领域都相当大,领域直径可超过2公尺,同种的都会被驱逐(即使母鱼也有可能),但母鱼也会有自己的觅食区,对同种母鱼也照样会驱逐,但母鱼的觅食区较小而攻击性也不会太强,所以不难见到在同一块石头上同时有数个个体觅食。

旁觀者╰╮

10楼 2015/09/07

1

本帖最后由 旁觀者╰╮ 于 2015-9-9 11:25 编辑

【剑莎】
产地:坦湖(特有种)
种类:共有4种,境:空旷的水域,底部为石块
身长9公分-12公分,人工饲养下可达14公分
食物:浮游生物、小动物,人工饲养可用薄片、小型鱼颗粒或丰年虾
水质:23~27℃,硬水10~20dh(15),pH7.5~9(8)
鱼缸:100公升以上,至少3尺缸,可以有沙子及扁石块(但要保留中上层空旷),要加盖以防跳出
性别:雄鱼颜色较鲜艳,雌鱼则多为灰褐色
特征:鱼体色为长型尖嘴,鱼鳍部分多有蓝或黄色
习性:习惯聚集成群行动及觅食、繁殖但母鱼常多于公鱼,个体数可能超过10000只,静止时多以头朝
下贴近石块表面或鱼缸壁,多于中上层活动
繁殖:口孵繁殖,采集体求偶交配,发情公鱼通常会在水体中聚集形成三度空间的领域区,和其它不同种的蓝剑沙群彼此相距1公尺以上,同种的母鱼会受到吸引并在水中和群中的公鱼交配,公鱼在母鱼身旁弯曲身体并张开鱼鳍(特别是腹鳍),腹鳍末端有黄斑会吸引母鱼去咬,雄鱼也可因此排出精子,且黄斑也可能引导母鱼在水中产卵的位置,接下来公鱼会游至母鱼后上方以完全伸展的嘴轻推母鱼,母鱼即开始产卵并到退回去将卵拾起,公鱼再因母鱼推咬而排出精子,重复数次之后母鱼会游至繁殖群边缘,而后再度被引领回繁殖群中再度产卵,产完卵的母鱼会离开并和其它口孵的母鱼组成群体,大约经过3周后所有母鱼同时释出子鱼,子鱼很快在水面聚集成一大群而成长
描述:蓝剑沙群是坦湖中最不像慈鲷的种类,其行为也大异其趣,他可说是最喜欢集体行动的坦鱼了,不但同种聚集还会和其它同属甚至是相近的鱼相混而形成一大集团,因此在人工饲养中是最适合群养、混养的坦鱼,他们的群体可能有三种形式:觅食群-主要由成熟母鱼及尚无领域性的公鱼(同种或不同种);繁殖群-靠近岩石表面,由占有领域的公鱼和准备产卵的母鱼组成(同种);孵育群-由口孵的母鱼组成(同种较常见)。
由于他们常以直线方式运动,因此大一些的缸子是较好的选择,最好能超过100公分,深度则较无限制,但缸子上需要加盖以免受惊扰或被追赶的蓝剑沙跳出。若进入繁殖状态则可置于较小的缸子,可避免发情的公鱼驱赶其它未成熟个体并方便管理,但成鱼通常不会吃幼鱼,因此可以任母鱼自行口孵而不用隔离,也不用采人工孵化以免因采子时机不对而造成损失,养一大群是最好的饲养方式,但雄鱼的体色可能需要较低的水温才能显现,所以尽可能保持在22~24℃
地域型:除了三种以外,在野外中或许因为杂交而造就了二种未定种,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