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

坦湖慈鲷日常管理中的健康评估与相关检视

2015-05-31 09:10:00

4

我们当然希望能在饲养环境中,见到个体持续而健康的成长,并充分展现种别独具的型态与色彩魅力。不过令人常感沮丧的,却是在饲养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不洁饵料、过量投喂所导致的水质恶变、因新进鱼只所造成的病原携入、感染与疾病传播,甚至是环境老化所引发的个体不适,因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生理,甚至造成部分个体的死亡。因此为能达到在生物表现不适与感染病症前,饲养者便能控管防治于之前,日常管理中的健康评估,与针对个体在型态、色彩及行为表现上的相关检视,绝对有其需要性与必要性。
    在湖产慈鲷的相关饲养管理上,一般建议进行日常检视与健康评估,应该依据对象区分为针对“环境”与“饲养个体”两方面;前者所指的包括了诸如亚硝酸(NO2-N)、氨/铵(NH3/NH4+-N)、pH值与硬度等水质条件、底质状态与滤槽内的各种滤材寿命,而后者则主要以观察饲养湖产慈鲷,或是出现于混养搭配上的其它鱼种,甚至是诸如螺类或水草等向来不被重视的配角。
    也许是因为饲养风气与观念不同,因此对于本地的饲养者而言,鲜少有人为饲养的湖产慈鲷,准备专门用以监测水质的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测定仪,甚至连用于简易滴定方式测定水中酸碱值与硬度的滴剂组,都很难见到相关的使用状态;而这就究竟是代表本地饲养者无须倚赖测定组的高超饲养技巧?亦或是不具有正确的水质管理与饲养观念?我想这答案是心照不宣的!由于坦湖慈鲷是生活于高碱性与高硬度环境中的特有慈鲷种类,因此其对于存在于水中的含氮废物,或是于底质还原层中累积的硫化氢浓度,其实是相当敏感的,倘若一般饲养者无法由日常的水质与投喂操作进行相关管理,而又同时忽略对于水质状态的了解,往往当气压或水温产生明显变动时,就可能见到鱼只表现极端不适,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而以“个体”为单位所进行的健康评估与相关检视,则多着重于个体体表与各鳍的完整性、呼吸频率、胸鳍与鳃盖的开阖速度、摄食意愿,以及个体间的互动状态差异。一般而言,拥有良好且稳定状态的健康个体,体表与各鳍基本上是完整且可自由开展的,如果在基部或边缘出现溶失、出血或结节,往往表示个体正苦于其它个体的追咬,亦或是病原生物的侵害;而两者间的最大不同,则是病态性的症状会持续扩展,而如果仅是个体间的竞争与打斗,在妥善隔离或投入荫庇物后,便多能有效地加以改善。此外对于一只健康的坦湖慈鲷,体表多半是光滑且能散发特殊的金属光泽,如果出现肌肉白浊、开放性的溃疡(ulcer)、出血甚至是黏液的异常分泌,则应尽速隔离并实时谋求相关治疗处理。 由于多数饲养者对于疾病病症与相关感染病原显出陌生,因此对于个体健康状态的相关判断,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观察个体的泳姿及摄食意愿,一旦个体会在平稳的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如触电般的冲撞、异常的扭动身体,或将身体擦磨物体,并对刺激失去立即闪躲的能力,以及失去对投入饵料的就食意愿时,都再再显示出个体在健康上已出了状况,需要实时的隔离、治疗与妥善对待。

共有人打赏20龙币

最新回复

按时间正序

苏杭小天堂

沙发 2015/05/31

非原创,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水煮三湖

板凳 2015/06/01

非原创也很有学习价值

pppabc

地板 2015/06/01

嗳嗳~↘华

5楼 2015/06/24

学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