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蓝倒吊的饲养
2014-12-27 10:06:22
9
蓝倒吊(Paracanthurus hepatus)又名国王刺尾鱼,属粗皮鲷科,是倒吊中颜色鲜艳且体型较大的种类,据 有关记录,成鱼可达31厘米左右。我国海域所捕获的一般为2.5~20厘米不等。蓝倒吊不像皇帝等神仙科的鱼 那样幼鱼和成鱼有很大差别,蓝倒吊的幼鱼和成鱼在体型和花纹上都基本保持一致。现将饲养蓝倒吊的有知识作一介绍,望与感兴趣人士一起探讨
一、水质要求
蓝倒吊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水族箱中采用过滤的天然海水饲养要比人工配制海水的饲养成活率更高。一般海水pH8.0~8.5为宜, 温度28~30℃比重1.023~1.025,比重高点,鱼体相对瘦些,但对健康无害。水质的好坏,可从蓝倒吊的体 色上察觉,合适的水质,蓝倒吊体色深蓝,钩状斑纯黑,黄色三角尾明显。若水质不适,蓝倒吊会逐渐褪色 ,体色浅蓝而有些发白,特别是腹部变白得更快,钩状斑和黄尾也暗暗淡不明显。自然海域中,蓝倒吊幼鱼 主要生活在潮流湍急的浅海珊瑚礁区,而成鱼由于体型较大,常隐避于岩礁石缝中。相对来说,幼鱼所需溶 氧量要比成鱼大,在饲养缸中可见体长3.0~7.5的幼鱼常三五成群聚集于气石处;成鱼则喜欢独自行动或躲 藏于角落。所谓“养鱼先养水”,好的海水是养好蓝倒吊的先决条件。
二、日常管理
蓝倒吊对水质的变化很敏感,裸缸饲养,一次不要换水过多,由于换水导致 温度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会使疾病更容易发生,故裸缸只能作短期暂养使用。要养出颜色鲜艳的蓝倒吊,最 好采用过滤、打氧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态缸,此法可减少环境改变对蓝倒吊的冲击,蓝倒吊可长期饲养其中。
蓝倒吊为植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以底息藻类、海苔、水生小浮游动植物为食。水族箱中,幼鱼 可驯饵,适当地逐次加入少量小虾蟹肉末、冰冻红虫、切碎的菠菜等,因蓝倒吊口径小,故食物一定要切细 ,且肉食只能适量搭配,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便秘,冰冻饵料要使其解冷方可喂食,否则易引发肠胃疾病 。一般隔天喂食一次,食量以5~10分钟内吃完为准。若是生态缸,喂食间隔可相对延长,甚至可一周喂食一 次,生态缸中存在的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小生物也可供其进食,同时还可借此清理鱼缸中过多的藻类,控制 藻类等的生长。
三、鱼只的搭配
实验以0.15吨水体养一尾蓝倒吊成鱼,摆置海葵三个 ,小丑8尾,三点白4尾,效果较好。蓝倒吊在水族箱中悠闲自得,不时煽动胸鳍,以直线前进,有时会用劲 摆动尾部,来个急转弯,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迷人。偶尔沉入缸底,慢慢倒下,侧卧水底,不明真相的,还被 吓了一跳,实属正常的习性范围。不可把同种或相似种体型接近的个体同缸混养,除非你的水族箱足够大, 否则两者的生态位重叠,都焦躁不安,为领域而争执不休。若把体型相差较大的蓝倒吊个体一起放入缸中混 养,可和平相处,以大欺小的现象很少见。
总之,鱼只混养,可遵循一个原则:对水层和微环境的 选择具有差异的鱼种一般可以混养。如蓝倒吊与小丑鱼,前者是生活于珊瑚礁的缝隙中且为植食性鱼类,后 者则喜欢在海葵中穿梭,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蓝倒吊属于较活泼又温驯的鱼类,喜较大空间的水体。
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饲养蓝倒吊,“以防为主,防治兼备”。从购买开始,就要做 好一系列防范措施。从商品鱼中挑选体质健壮、颜色鲜艳、活力好、游姿正确的个体。回家后不要急于放入 生态缸中,因袋内温度与缸中温度有差别,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使鱼体难以适应。另外,新购鱼只及袋中水体 可能带菌,引入生态缸中后会带入外来病原,传播疾病,交叉感染。最好办法是找个小水体的裸缸,把鱼连 袋一起放进裸缸水中,1小时后,将袋开封,以水滴法把裸缸水引入袋中,观察鱼动态,十几分钟后,将鱼连 袋中水一起倒入裸缸中。在裸缸中加入2ppm呋喃唑酮和青霉素(每公斤水用一万单位),连下3次,每天1次 。用药第四天,若一切正常,将裸缸水温缓慢调至与生态缸一致后,方可放鱼入生态缸,长期饲养。
在蓝倒吊饲养中,最常见的是白点病,从病鱼体上的黑色钩状斑易发现。究其原因,可能水温突变引起, 如换水、移缸,特别是从高温移至低温。此外,检查水体水质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化。治疗白点可用硫酸铜、 亚甲基兰或孔雀绿,其中以孔雀绿最有效,但0.1ppm的孔雀绿用量较难掌握,需谨慎。目前,市面上的“特 效白点净”、“杀菌水”、“金滴”也有一定效果,可参照说明用药。用药期间不得喂食,否则,鱼儿摄食 不佳时,残余饵料反而污染水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第二次用药需换取1/4~1/5的水量以保证药物疗效 或水质变酸。若是水质问题,可加改善水质的“净水剂”,但若水中养有其它软体动物,最好添加硝化细菌 ,次日可见水体浑浊减退,继续追加。
总之,我们观赏鱼爱好者既然选择了把大自然的生灵移居到 家,那就该细心呵护,给它们提供良好的栖身之所。
共有人打赏0龙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