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巅

黑龙江版块贺龙巅六周年系列之三(念念的变态过滤)

2014-07-12 09:38:48

97

本帖最后由 shaofeiltf 于 2016-10-19 21:23 编辑

过去我们常见的过滤系统水循环形式大体是:溢流和滴流两种。

好友念念的过滤系统形式是:z字形过水延长水的循环线,增大滤材截面与实际过水的效率。

基本理论观点


1、过滤系统中,水循环线路越长,过滤效果越好;
2、水流经滤材,经滤材表面越多,滤材效率越高。


也就是说:滴流的生化效果好过溢流,其中主要原因是循环水与滤材和空气接触多。不像溢流过滤,在循环需要生化过滤的水时,死角多、实际过滤材的比例很低------(呵呵,这段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请鱼友跟帖修正后,我在修改)

这就是:2.6吨的水体,每周换水2次、每次1/5左右;80斤的滤材;饲养了一条红龙/盘径30左右的4条魟鱼/30-40CM的锦鲤30条/10cm+异形60条(其中两条30CM+)/15cm+鹦鹉2条/灯科鱼40条------过滤空间和滤材使用量之少让你不敢相信、这其中的奥秘所在!







念念的观点我很认同,刚好自己准备制作新的地缸,就把念念的这个理念加到了地缸的上滤中-----



这是和念念讨论时的示意图,水到上滤后,经过干湿分离后、按z字形来回循环,延长水循环线路、减少滤材的摆放高度和数量,提高滤材的使用效率。在下面的实际制作中,干湿分离后,Z字形过水层数增加到7层;同时设计了个沉淀仓,泵上来的水经过沉淀仓溢流到干湿分离,然后Z字形循环------






核心过滤制作

Z字形过水槽因当地没有PVC板,采用亚克力制作 成本较高 使用了3张5mm+1张8mm亚克力 同事帮忙粘的。









滤材摆放

6层摆放高效滤材共100斤左右,最下面摆放了150斤麦饭石。
滤材均匀铺满一层后放置上一层 每层重量在15斤左右 取放很方便。自己使用时感觉,加上滤材槽总共20斤的重量,两个人操作取放滤材槽(滤材不用取出)比从底滤里取放滤材方便的多,和操作滴流基本相同。



制作中注意要点

1、Z字形过水,注意按水流方向找坡;
2、根据泵的流量,观察水位在滤材上的高度,合理制作每层过水槽子的高度,避免浪费;
3、过水槽在下水的一端,尽量多的开口,避免存水;
4、过水槽下水的一端,用隔板挡住滤材,另一端滤材装袋,避免滤材冲跑;
5、注意沉淀仓溢流到干湿分离处,做成喇叭口,避免水直接流到缸底。


楼主目前使用情况:开缸三天进黑帝http://longyu.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937&extra=&highlight=&page=1、目前以使用半个月,水质稳定清澈。

微信:A13009807600














共有人打赏27龙币

最新回复

按时间正序

龙腾四海8888

沙发 2014/07/12

本帖最后由 shaofeiltf 于 2014-7-14 19:42 编辑

谢谢分享哦。

占用沙发回答鱼友提问,请沙发鱼友谅解!

1、第四幅图,也就是9-9-5.jpg里的示意图,是有滴流雨淋管的,而且长度几乎和滤槽等长,这点好像和后面的实物有出入。实际的缸里好像没那么长的滴流雨淋管。
始讨论这个方案的时候,准备第一层放干湿分离的滴流。实际制作的时候,考虑到白棉在靠左侧墙的位置不好取放,所以调整了方案。
2、从干湿分离下来是直接到沉淀区吗?沉淀区那里造型奇怪的PVC管是干嘛用的?而且沉淀区好像没有强排管件,怎么排出沉淀物呢?
水泵上来,先到上滤右侧的沉淀仓、从沉淀仓单溢流到干湿分离;造型奇怪的管是减少沉淀仓出水水压的,32管上去后,用变径变到50,避免沉淀仓水流过急,达不到沉淀的作用;沉淀仓停泵后,虹吸会到50出水口的位置,剩下的部分我用吸管吸(一周操作一次)。
3、在实物图上看,应该是滤槽里粘了玻璃条,亚克力板架在玻璃条上,滤材再平铺在亚克力板上吧?那么更换滤材的时候人站哪里?缸里放长脚凳还是直接站拉筋上?68公分高的滤槽,已经和多数人的手臂长度差不多了。而且要清理下层的滤材,应该只能把上层的滤材和亚克力板都拿起来才行吧?这样单人操作的话是否有一定难度?
玻璃条上加亚克力板过水是设计的失误,四面往下一层流水,后期改动为亚克力盒子。每层盒子加滤材20斤左右,一个人站侧面的凳子上、另外一个人站在鱼缸的玻璃上(不能踩拉筋),很容易拿出来,放到鱼缸盖上就可以操作了;这种设计滤材可实现冲洗功能,也不会有死角脏水的存在,一年左右清洗滤材即可。
4、这样的过滤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基本没有死水区,滤材使用率很高。但作为上滤,这样的过滤是否属于完全固化,不能像传统滴滤那样不断加高层(滴滤可以随意叠加N层,只要水泵够力),一旦初次设计不足,运行后就没用改造的空间了?我看这缸现在也还只是养4条亚成魟,不能算高密度,而且养魟重在高频大量换水,以此缸现在的养鱼量来说明此过滤性能的超凡卓越,说服力未免有些不足。
试用这个原理,是看到了好友念念使用2年的实际效果很稳定才动工的。念念的缸里80斤高效滤材,我这个地缸设计中 最多可以加到400斤滤材(有预留量的考虑),即使将来有问题,我也可以随时利用侧面的玻璃条改成滴流过滤。这么大尺寸的6层滴流,我个人认为不会有问题!这套过滤我个人理解成是倒下的滴流,效率极高、所以滤材使用量才会这么少!

感谢您认真看帖、认真回帖、也喜欢这种大家一起讨论的氛围!如果这个原理,经过验证,将会给鱼友带来极大的好处!滤材投入会是过去的25%左右,同时还可以延长换水期!

jms123

板凳 2014/07/12

顶贴了

shaofeiltf

地板 2014/07/12



               

jms123 发表于 2014-7-12 10:15
顶贴了

ぁ孤鹰杨ぁ

5楼 2014/07/12

OSTEOGlyIDAE

6楼 2014/07/12

支持,真的很用心,感谢分享

斑纹祥龙

7楼 2014/07/12

感谢不错的分享

星星斑点

8楼 2014/07/12

感谢分享,很不错

lubingshan

9楼 2014/07/12

支持继续更新,黑龙江鱼友太棒了

qini3210

10楼 2014/07/13

挺复杂,制作麻烦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