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825 于 2013-2-28 18:12 编辑
前言: 总是觉得我们需要再多些实质性、指导性、可用性强的交流,共勉进步……方法不难得,有心就能学会,创意才最宝贵!概括下拍鱼有四种风格,纯现场光拍摄、纯闪光灯拍摄、闪光+现场光拍摄和利用光比拍摄,这里先分享闪光+现场光拍摄。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存在,就会有价值;物尽其才,就是体现价值。
不是一定要外闪才能拍好鱼,内闪同样可以。二者相比,外闪实现离机闪,GN值高,内闪固定不能移动,GN值低。其实一般情况,用不上多高的GN值,更注重的是方位和角度,这点没注意,局部曝光过度不说,很容易把鱼鳍拍的干巴巴的没点活气,但是要兼顾这点也着实不易。大家找下图片就很容易对比出来。也就是说,拍鱼,内闪的GN值不存在太大问题。内闪随相机移动,相机随人移动,鱼时刻在游动,可以随时调节内闪的方位和角度,这就是内闪的优点。鱼鳍会给拍的干巴巴是因为闪灯的白强光,所以只要降低闪光,同时吸收现场光(红管),就避免了这个问题。这里涉及个闪光和现场光的基础知识,简言之就是,闪光是一刹那,在同步范围内,与曝光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而现场光则与曝光时间成正比关系。我们拍摄红龙经常都面临欠曝问题,而现在恰恰需要把快门调到能最大化吸收现场光但又欠爆的那档(但在同步范围之内),ISO尽量往低靠,画质可提高,光圈也尽量缩小到最佳画质范围,燃后就轮到内闪上场了,出光量从小到大开始补光,一档一档试也很简单,直到曝光正常就OK。你会发现,在大大提高了清晰度的同时,鳞底的质感也出来了。
只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闪灯补光量小,不能保证鱼身每个部位受光量均匀,身板受光处和鱼背受光处的白平衡出现差异,也就是出现了两处不同K值的光源,怎么办?可以调整相机白平衡K值,还是耐心点试,找到最接近两处光源的K值,虽不准确,但也勉强;也可以后期PS调整了,这方法会比较准确。
下面是为写此方法临时性图片,光圈值没调准确,鳞垢干净的话鳞底质感会更强,看见鳃盖刮伤就收手了,呵呵。头绪挺乱,估计是写清楚了,如有错漏,感谢指正!朋友,赶紧拿起你那低端入门级的相机,装上仅有的狗头试试吧!期待分享你的美图以给我们更多灵感和动力,哈哈!
图片可点击查看大图
最后感谢下幽若蓝,一直以来的真诚交流,给我很宝贵的提示和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