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忧郁的游鱼 于 2017-11-10 09:49 编辑
<转>
海水白点虫是侵袭海水鱼类中,破坏力最强的寄生虫之一,其高感染力时常造成海水观赏鱼的大量死亡及很大的经济损失。关于治疗,论坛有大量的帖子介绍,此次就不再赘述了,重点介绍白点的发病特点,判断和相关知识。
一、海水白点病
海水白点病通常起于鱼缸中新加入的新鱼只已经受到感染,也可能是由其他渠道进入鱼缸。例如所置换的海水中存有正处于游离阶段的白点虫,还有可能是被白点污染的物品,如砂子、活石或缸中设备,甚至无脊椎生物(虽然他们不会感染白点病),如果你将这些物体移到另一个干净的缸中,则白点虫也会有可能被带入。同样活体喂食时,理论上也可能因此带入白点虫。
当部分鱼体身上第一次出现一些肉眼可见的白点时,可确定已经感染白点病了,当大部分鱼体身上出现很多白点时,可确定白点病**了。当鱼身上被用来当为症状指标的白点短暂退去的时候,有些鱼友常误以为白点感染已经痊愈。事实上,在白点虫的生命周期里,当滋养体成熟后,便会离开宿主进入包囊阶段。所以,白点的消失只是短暂的,通常几天过后,会有更多白点出现。
白点虫滋养体通常会在3到7天里完全成熟并离开宿主,平均时间多为4到5天。滋养体离开宿主后会退去身上的纤毛,这就是包囊前期虫体阶段。包囊前期虫体通常于清晨五点到天亮前离开宿主鱼。脱离宿主后的2到8小时,包囊前期虫体会在底沙或活石上移动,直到粘附在适当的地方。
包囊前期虫体粘附在鱼缸中的底砂,活石,或其他适合的硬质表面上,然后开始形成包囊。在接下来的8到12小时,包囊会在体内开始形成一些子细胞,也就是仔体。每一个包囊所能产生的仔体数量为200到上千个。当孕育成熟后,包囊会开始孵化并将仔体释放到海水中。这时被孵化出来的都是具备游泳能力的单一个体,称之为子代幼体。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会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最短的3天到最长的72天左右。一般为3到28天,平均高峰集中在4到8天。
子代幼体孵化的时间,一般在清晨两点到九点之间。其从包囊孵化出来后的12到48小时内必须找到适合的宿主,否则便会死亡。孵化6到8小时候后的感染能力就变的很低。孵化后20小时基本没有感染能力。在子代幼体接触到宿主之后,开始附着的阶段称之为原滋养前体。原滋养前体在附着之后会开始钻进宿主鱼的上皮组织,然后原滋养前体便快速的转化成滋养体,展开寄生摄食的阶段,完成了一个生命循环,一般为6-8天。因包囊孵化所需的时间一般为3到28天,所以最长一个生命循环接近30天。
二、是否感染白点的判断
白点虫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看见的,一般通过鱼体表出现白色的点来判断。就像人体被蚊子叮了,会出现红肿的包一样。不是所有白色斑点都是白点虫。一般来说,鱼体上出现白色点是颗粒突出状的,大小在0.5-1毫米的(一般一个白点里有1-3只白点虫),比较均匀分布而且不会变动位置的,有2-3天都不会消失的,很可能就是感染白点虫了。而会每周**一次,中间会消失2-3天左右的,就可以确认是感染白点虫了。
而鱼体上出现白色点是扁平状的,大小在1毫米以上的,不均匀分布而且会变动位置的,有时(半天内)有或较多,有时没有或减少的,基本上就不是感染白点虫了。一般不到1天就会消失或变化位置的,也可以确定不是白点虫了,因为白点虫一般进入鱼身体后,鱼体一直会显现白点,而且白点虫一般不迁移。不要问我不是白点那是什么,人身上的红肿包不一定都是蚊子叮的,有可能是臭虫、毛毛虫叮的,甚至是植物的刺造成的。
三、关于白点的问答
1、空缸能不能消灭白点虫?
因白点虫最长一个生命循环接近30天,所以空缸无鱼一个月以上,可以消灭白点虫。网上记录的包囊存活30天以上甚至120天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鱼缸里,而是在低温加黑暗等特殊的环境中。所以30天以上没有养鱼的鱼缸里的所有物品,肯定不存在白点虫源,可以放心使用。
2、被白点感染后又好了的鱼还会引入白点吗?
这不一定。如果是治疗好的,近30天都没有发现再有白点了,鱼就不会带有白点了。如果是鱼产生免疫自己好的,这些鱼还会或多或少的携带白点虫,也就是说,有免疫的鱼自己不一定会感染白点,但可能是白点的携带者。另外,鱼身体没有白点了并不一定是没有白点虫了,有些白点虫寄生在鳃上,看不见的,所以少于30天的不好判断。
3、被白点感染后鱼又好了,鱼缸会有白点吗?
这个也不一定。如果治疗好的鱼不再发白点30多天了,缸一般也就没有白点了。如果是鱼产生免疫好的,缸可能一直都有白点源,这样会产生老鱼没有问题,新鱼即使不带白点,下缸就感染白点的情况,但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缸里白点源会越来越少,慢慢消失,这个过程大概要半年左右。
4、哪些外来物品会引入白点虫?
被白点污染的鱼会引入白点虫,被白点污染的海水会引入白点虫,被白点污染的设备(水泵、蛋分、加热棒等)会引入白点虫,被白点污染的物品(砂子、活石等)会引入白点虫,甚至无脊椎生物(珊瑚、虾蟹等,虽然他们不会感染白点病)也会引入白点虫,喂活体食物,也可能引入白点虫。所以从渔友和商家那得来的生物和物品检疫就很重要了。
直接来自大海的鱼一般很少带白点,故只要隔离观察一周左右没有白点就一般没有白点了。经过鱼商或渔友饲养的鱼(不论时间长短),就有可能感染白点,尽量隔离检疫一个月。直接来自大海的珊瑚或无脊椎动物一般不带白点,可以直接下缸。经过鱼商或渔友和鱼混养的珊瑚或无脊椎动物(不论时间长短),就有可能感染白点,尽量隔离检疫一个月。
5、没有白点虫的缸翻动底砂会不会出现白点?
没有感染过的鱼缸翻动底砂肯定不会出现白点虫,而出现的白色斑点一般不是白点虫引起的,很容易就自己消失。感染过的鱼缸翻动底砂有些会出现白点虫,是因为没有翻动时,埋在沙里的包囊较难孵化和游出来感染鱼,翻动后,因条件改变而集中孵化,并较容易感染鱼了。
6、白点发作有没有周期性?
白点初次感染周期性很明显,后面因孵化时间不一致,周期性就不明显了。利用初次感染周期性明显的特点,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如大量换水、加大造流、中药、大蒜、臭氧、紫外线等)较有效的杀灭集中脱离鱼体的包囊或集中孵化的白点幼虫,而在周期性不明显时用这些方法的效果就很差了。
7、有效治疗白点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有三种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A、铜药疗法
B、低比重疗法
C、AB桶移动疗法
铜药对刚脱离鱼体的白点虫和刚孵化的白点幼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对在鱼体内的白点虫和包囊作用就很弱了,所以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有效治疗白点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含铜离子的,铜药同时也对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有致命作用。铜药还会压抑鱼的免疫作用和造成鱼体的紧迫,并对鱼体来说也是属于剧毒。如果铜浓度超出规定太高的剂量会杀害病鱼,但浓度不够则杀不了白点虫。不同的鱼这个剂量是不同的,有些鱼的极限剂量和白点虫相似,无法用铜药治疗。
低比重适合可以良好的适应低盐度(1.010)海水鱼,低盐度可以有效地杀死海水白点虫,但低盐度对因疾病而衰弱的鱼也是危险的,对蝶鱼、幼鱼和小鱼、虾、藻等也有较大的杀伤力。
AB桶移动疗法是每三天移动病鱼于两水族箱之间,每次的鱼缸都是清洗过而没有白点虫的干净缸,12天后鱼体身上白点虫全部脱落,从而达到清除白点虫的目的。就像消灭钉螺就能隔断血吸虫感染,消灭蚊子就能隔断登革热**,消灭老鼠就能消灭鼠疫类似。但是频繁的移动和潜在的伤害会威胁到病鱼的健康。若这两个水族箱没有过滤,水质会很快变坏,就应一天一换水。若水族箱有过滤,过滤材料清洗麻烦并容易损失硝化细菌,也会造成过滤效果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