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道法自然~ 于 2015-10-20 16:29 编辑
清晨观鱼,想起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能把小鱼养到寿终而去的人,可以成大事”。
我曾不以为然,在我印象中,好像小孩都在养,养鱼能有多难?
也许是觉得家里少了点灵气和生机,也许是儿时的童心再度苏醒,也或许就是一种缘分。三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决定要好好养些鱼。
山养气,水养精,鱼养神。有水有鱼方有灵气,于是,到水族馆添置了一个1米的上虑鱼缸,并带精心选了9条红彤彤的元宝鹦鹉。因为什么也不懂,这9条元宝的命运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疑问,找百度”不是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了吗?为了扫盲,一头扎进网络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好多文章,还特地将很多养鱼基本知识打印出来便于按图索骥。总之,不断折腾之后,自己也慢慢积累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开始接触鹦鹉鱼里面最高端的鱼种——噶玛兰红财神。
当时在台湾开心渔场定了6条15cm的噶马兰红财神,隔离在自己1米的上虑小缸里。
很多朋友夸他们美丽,与众不同。不曾想我竟从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摇身一变,做了噶玛兰红财神的总代理。亲渡台湾,学习养鱼秘籍,自此,下海经了商。后来在一些国学课程中,朋友给算出命中与水有缘,做鱼的生意,极为合适。想来也是缘分,注定与这些精灵相遇,也为自己突然转行,做了一个注解。
这六条鱼后来被北京的潘先生都请走了。潘先生养功了得,也满足我下面说的哪些特质,这些小精灵也算找了一个极好的归宿。
在潘先生家3个多月的样子,有18-20cm了。
成年可以涨到32cm,一条就有4斤左右,寿命能达到十年以上。
很多人问我养鱼怎么养好,其实总的来说关键点就两个,一是水质,二是喂养。
水质方面,采用干湿分离过滤,物理过滤5-7层棉(3-4层细棉,2-3层生化棉),生化过滤用天然的滤材就可以了,比如麦饭石、珊瑚砂这些,只要是天然的好滤材可以净化水质培养硝化菌群就可以了。
喂养,一方面选择优质的有机饲料和新鲜饵料,保证营养全面,对鱼的肝脏没有损害就可以,另一方面,不要喂撑,7分饱就好。一天1-2次,营养就足够了。
成鱼图片:
钟情于大自然的灵秀,道法自然,才是人的本性,鱼欢人笑带给我的却是更多人生感悟。
养鱼须养心、明性,才有味道,能够体道、悟道、修道,就善莫大焉了。
我觉得能把鱼养好的人,大体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1、智慧+细心
俗话说:勤养鱼,懒养花。有的人缸里的水总是浑浊的,鱼缸也永远是灰蒙蒙的,其实不止是不勤换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找对养鱼的方法。优质的过滤+合理的器材、鱼种搭配,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养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鱼的生命也不是那么的脆弱和短暂,但要有长期坚持下去,缺少不了细心,用心去观察,欣赏鱼儿在水中摇曳的美感,从鱼儿蛛丝马迹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体会鱼与人之间相同或差异的道理,体道、悟道。所以,“智慧+细心”是给予爱鱼更长生命的保障,也是体会美妙过程,感悟人生的必备条件。
2、爱心+毅力
“徒见金,不见人”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如果缺乏爱心,就不会对鱼过于上心,只把鱼作为一种消遣养眼的东西,混养、生病什么的要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么听之任之,要么随意抛弃,所以养的鱼一般不会长久。
“爱动物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有爱,才会去了解,了解后才会才会懂得,懂得了,也就做好了。
所谓上山要知山性,下海要知水性,养鱼,也要了解鱼的特性。把鱼养好,离不开爱心,和毅力。
3、宽容之心
“上善若水”是我们推崇的品德。鱼与鱼之间的恩爱情仇只有它们自己才知道。鱼就是那么生存的,它并不知道吃掉自己的孩子或者其它同类会让主人对它产生怨恨。它们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也没有人告诉它要改变什么,然而水包容这一切,不多给缸霸一分营养。如果混养有过惨痛教训,那请你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避免再次给鱼儿们造成伤害。鱼儿训练你宽容。
4、追求卓越
养鱼说起来既简单又繁琐。养活鱼不难,把鱼养好却很难。我想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养鱼,买3-5元的,后来慢慢升级到10-50元的,再后来选择100-200元的,等有一定的养功,就追求这一种类里面最顶级的鱼种,并且不断的学习知识,更新设备,只要条件允许,就毫不犹豫的拿下。他们象征着财力、实力、品味和追求卓越的生活态度。
5、恪守平衡
养鱼关键是好水,好水是各种菌群平衡的水。混养更是追求一种平衡,而我们是保持平衡的一个关键,因为他们提供食物,选择缸内的鱼种。喂多喂少,上中下层鱼种的选择,不把握好度,后果很严重,秘诀就是要平衡。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讲求一个平衡,食物链、生物链、社会、自然、宇宙、轮回。。。一旦出现不平衡,一定会产生灾难,等再归于平衡,再度和谐。如此轮回,道法自然。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有他自己的运行规律,我把这种规律叫做“道”。知“道”的人,就能做好事情,不知“道”的人,就容易迷惑、犯错。
所以,能把小鱼养到寿终而去的人,可以成大事,是因为这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