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過背與藍底過背幼龍差異
2009-11-14 19:52:18
14
本帖最后由 虹龙之巅 于 2009-11-14 20:09 编辑
一篇老贴,但说的很好.
在介紹這二種幼龍的差異之前,我想得先對這二種過背先做一番文字上的介紹,讓大家能更瞭解牠們之間的差異在何處?
馬來西亞金龍,主要產區有二個湖區系統,布奇美拉(武吉美拉)與八丁燕,這二種湖區所產出的金龍,雖通稱為馬來西亞金龍,不過他們卻有不同的特徴表現。
位於吉隆坡北部近郊的八丁燕(Batang Berjuntai)是最早的馬來西亞金龍發源地,在民國六十六年至七十八年,這十數年間,台灣股市顚峰時期,那時候的人們以能飼養一隻水中金條為誇耀財力的像徵,於是引起一些馬來西亞當地人士大量的濫捕,可謂是馬來西亞的淘金狂潮時期,最後馬來西亞最早的金龍發源地八丁燕湖區,再也找不到金龍的蹤跡,誇張的說法,一夜之間,這些金龍全部消失,因為捕撈的手法實在相當惡劣,有下毒、抽光水捕捉等不人道的方式,那是什麼原因使得當時八丁燕的黃金過背會蔚為風潮呢?而布奇美拉湖區的金龍,卻不如八丁燕熱門。
主要有二大原因,其一,為二者的特徵表現不同,其二,布奇美拉湖早已被馬國政府規劃為供應西馬來西亞中部霹靂州之北部的武吉美拉鄉鎮的水庫,人工的介入使得湖區擴大,捕捉不易,才能逃過生態史上的大浩劫。也因此,要看到八丁燕過背,目前也只能在當時有收購這些種魚的魚場中或個人家中才能遇到。
八丁燕黃金過背與布奇美拉藍牠們最大的差異在於體色上的表現不同,八丁燕黃金過背為沒有底色的整片黃金色澤,而布奇美拉湖的金龍,具有亮麗的湛藍底色與古銅黃金色彩,二種魚隻都會亮鱗過背,亮鱗的模式卻有不同,布奇美拉藍牠的珠鱗區,是呈現細碎而飽滿的型態,反觀八丁燕黃金,牠們的珠鱗呈現較大塊而粗獷的表現。
不論是八丁燕黃金或布奇美拉,二種魚隻的鱗片都是由外到內、從深至淺的漸層表現模式,所不同的,布奇美拉藍因為他們是具有主色與底色分離的發色模式,相較之下,布奇美拉整體的表現會因為光線與角度的不同,會顯得較為亮眼,不過有個挺好玩的現像,之前的玩家並不喜歡這類的魚隻,他們反而較喜歡整片黃金色的八丁燕黃金,並將八丁燕黃金命名為水中金條,布奇美拉藍的等級以前的人是認為不足以稱為黃金級的馬來西亞金龍,但隨著審美觀的不同,目前反而是以布奇美拉藍系列較為熱門。
不可緯言的,有些魚場為了增加產值,並增加魚隻的觀賞度,而進行了不同種系的魚隻,美其名為改良,但以小弟而言,這早已偏離了保育的觀念,只會讓原生系的魚隻早一步進入滅種的危機,現在的過背愈改愈多,以往沒看到過的金頭也應改良而出,主要的重點在於買家們只將魚隻過不過背,認為是級數的差異,事實上好的過背金龍,更重他們鱗片上的表現。以前的頂級玩家,在玩過背金龍,在收藏之前,他門所研究的是鱗片的表現度是否對版,而不以過不過背為主,因為在原生的條件之中,有某些區域的馬來西亞金龍,也沒法完全亮鱗過背,這種早期稱為不完全過背,乍看之下,有人會覺得這樣的馬來西亞金龍,與現在的高背紅尾金龍並沒有二樣,然而,重點來了,牠們的鱗片色澤仍是不同的,以下就這些不同之處以圖文解釋:
以下這隻魚是布奇美拉藍的直系子代幼龍,牠的體長約18公分,己開始進入發色期,在圖一中,我們可以發現牠已經開始發色,體色呈現的模式,為主色與底色分離的色彩,除了主色分明之外,注意看下列三張圖片,牠在每個不同的角度之下,鱗片的表現是有差異的,這是因為牠的鱗片是由外到內的漸層色彩,在珠鱗區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比較出,牠的鱗片在靠近背鰭處有二排對稱的細小鱗片,雖然尚未完全發色,但仍可看出鱗片有別於紅龍的細緻
以下這隻是同約為18公分的黃金過背幼龍,與上面的布奇美來相較之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黃金過背的主色是將整片鱗片涵蓋住的,以第二張圖乍看之下,好像有框有底色,其實不然,那只是因為黃金過背的鱗片也是漸層外深內淺所造成的錯覺,再仔細看看他的珠鱗區,與布奇美拉比較,是不是粗獷多了呢?
以下這隻是改良型的過背金龍,再仔細看看他的鱗片表現,牠沒有辦法與布奇美拉一樣色調分明,底色的部份完全失去馬來西亞金龍的漸層特色,而呈現出單一底色與主色的紅尾金龍模式,這是大部份改良型過背金龍與純血系馬來西亞金龍的最大差異
再看看這隻,小時候亮鱗挺高的一隻,隨著發色後退排掉色,這也是隻改良型的過背,乍看之下,像跟黃金過背一樣,類似的鱗底發色,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沒有厚度,改良失敗,珠鱗區更不用談了,這失敗的魚隻,也是小弟售出的,也是推動小弟堅持走回原生系列的原因(至少得過背x過背
所以當您要購買一隻過背金龍時,您必需要知道何謂改良?何謂原生?他們之間最大的差異,更需要知道,黃金過背的幼魚與布奇美拉藍的區分,才不會因為貪了一些小便宜,花了錢,浪費了時間,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於過背金龍幼龍的分系更有慨念.
共有人打赏0龙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