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和环的争论,大家怎么看?
2016-03-19 13:13:43
21
看到很多网友说,生化棉比生化环的效率更高,大家怎么看?
转载一篇文。
认识玻璃环和生化棉(转载)
在这之前,我和所有同行一样,使用玻璃环进行生化过滤,而且我相信它是生化过滤最好的滤材,从未想到要怀疑它的功效,它有非常大的表面积,比生化棉的内表面积远远要大得多,生化作用非常强大,所以玻璃环一直是我们乐于接受的生化过滤材料,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我用过很多各种各样的环,换了一次又一次,后来的这几年,我做了例外的尝试,放弃用环,因为我喜欢用内滤,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高效的过滤方式,尽管它占用缸内体积,并且我喜欢用黑色生化棉,喜欢用黑色背景,这样非常美观。
后来我发现了问题,我发现生化棉的过滤效果远远比玻璃环好得多,再后来我又返回去用玻璃环一段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是越来越感觉玻璃环这东西很令我失望,甚至让我有些气急败坏,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使用玻璃环这种东西。玻璃环生化过滤效果很差的原因我还不明确,也没有足够的手段去分析测试得到一些指标,只能通过简单的主观推测分析,找到一些能或许说明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玻璃环内部微孔太细,毛细孔虽然能浸水,由于水的张力的存在,水在微孔内部基本上是很难流动的,何况很容易堵,用不久时间基本上就堵死了,这样一来玻璃环的硝化菌群附着仅仅限于表面,其内部深处基本上无法生存硝化菌。
关于生化棉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解释,说生化棉粗糙的大孔有利于培养硝化菌,并且购买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更硬更粗糙更大孔的,因为这样的生化棉水流更通畅,培养硝化菌效果更好,我相信这是真的;相反,说玻璃环非常细小的微孔,能培养更多的消化菌的说法我现在感觉很难站住脚。
崭新的生化棉菌群生长的速度非常快,约半个月里面就会滋生密密的“脏东西”;玻璃环的微孔也能起到一定的物理过滤的作用,使水变得清澈,但崭新的玻璃环菌群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通常几个月才能见效,整体的过滤作用给我一种拖拖拉拉的感觉。我现在用纤维棉+生化棉,效果比用纤维棉+玻璃环好很多,效率之高很让我惊讶,从观察水体的清洁度来看,生化棉过滤给人一种非常迅猛的感觉,虽然有人提出水的清澈与否和不一定代表生化过滤的效果,这一点我还承认,而且我也承认通常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水浑浊的时候,生化过滤的效果往往更差。
后来我还尝试,全部使用纤维棉,效果居然也很不错,这使我相信纤维绵不只是承担物理过滤的功能,同样也能培养硝化菌群,也能担任生化过滤的角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反复比较,最终我认定玻璃环这东西其实很无用。
生化棉的好处还在于容易维护,脏了清洗一下继续使用,寿命是无数次的,而且它是不容易堵塞的,此外它价格便宜能节省口一些银两。而纤维棉更为廉价,如果对过滤要求不高的话,全部使用纤维棉完全能够胜任。
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表面积越大的滤材,过滤效果越好,但是我们没有考虑这些表面积是否真的有预想的效果,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这个面积是否有效是非常重要的,玻璃环这么大的表面积“有效率”非常非常低,在常用的几种滤材当中效果是最差的,完全可以舍弃它,既然如此,我们的过滤系统由此可以变得更为简单,而维护也相对更加容易起来,还能节省更多的成本,而且有朋友提供的信息说,现在国外一些品牌过滤设备也是全部使用生化棉而不再使用玻璃环,比如大名鼎鼎的德国黑钻,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看来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未必就是正确的,要我们不断地反问、思考、比较。
共有人打赏0龙币